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如何保障人民币全球支付清算的安全?随着企业和国人的“走出去”,如何保障他们的投资与资产的安全?随着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大,如何保障我们的金融话语权?这些直接拷问着中国金融安全体系的建设。而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在金融的很多领域都有不少差距,存在明显“软肋”,金融强国之路仍需努力。
“三道软肋”透视金融安全隐患
笔者认为,目前跨境交易与支付清算、全球资产托管、信用评级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比较突出的“三道软肋”,透视着不可忽略的安全隐患。
首先,跨境交易与支付清算缺乏有力主导权。有效运转、辐射全球的投资交易与支付清算体系,是金融现代化、国际化的“主动脉”。目前中国在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跨境银行卡支付清算、境外投资交易与信息服务等领域明显落后,缺乏有力主导权。这表现在:
一是,中国缺乏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的核心系统且对SWIFT组织依赖性过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建有支持本国货币的核心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如美国的CHIPS、欧洲的TARGET2、日本的FXYCS、英国的CHAPS等,同时全球绝大部分系统的跨境接入与报文传递主要采用SWIFT组织提供的服务。根据《欧美融资跟踪项目协议》的约定,SWIFT组织从2010年8月起即向美国财政部提交其金融支付报文,这威胁到成员国跨境支付清算业务处理和数据安全。
反观中国,当前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主要以清算行模式和代理行模式通过CNAPS系统来实施,但该系统本身是国内人民币清算系统,存在处理能力不足和时间差异问题,服务能力与我国国际贸易和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需求不相匹配。我国拟议中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至今尚未建成,即使建成,这个系统还要依赖SWIFT组织进行跨境报文传递,金融信息通讯环节严重受制于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一旦出现纷争,很难避免伊朗银行类似的遭遇。
二是,跨境银行卡消费清算由VISA和MASTER主导。目前,VISA和MASTER是全球客户最多、发卡量最大、影响面最广的两家国际银行卡组织,且均为美国公司。中国加入WTO以来,两家公司千方百计打入中国市场。2012年8月31日,Visa更是在世贸组织的支持下,强行获取了中国境内人民币支付卡发行权,进一步增强了其对我国市场的渗透力。
中国银联是我国唯一的银行卡清算组织。虽然其在国际市场也开始崭露头角,但与国际卡组织强大的网络优势及成熟的数据分析能力相比,银联的国际竞争力尚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由于境外网络建设滞后,银联卡基本依靠国外商业机构网络系统跨境清算或通过发行带有VISA和MASTER标识的银行卡来实现消费清算。这种受制于人的状况很容易导致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银行卡事件的类似问题。
三是,境外投资交易及信息咨询服务被Blomberg(彭博)和Retures(路透)垄断。近期,伴随着中美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博弈升级,我国政府开始关注IBM服务器在银行等金融领域的垄断地位问题,其实BLomberg(彭博)和Retures(路透)在我国金融领域的隐患也不容忽视。
来自于美国的Blomberg和英国的Retures,其核心业务均为交易管理与信息服务,并在全球具有一定垄断性。早在十几年前,两大巨头就加紧了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渗透,目前已基本垄断我国主要金融机构信息服务系统和境外投资交易系统。此种情形下,其是否会通过提供有倾向性信息来影响交易,甚至泄露实际金融信息就不得而知。事实上,近年来,Blomberg和Retures经常在资讯中夹杂一些煽动性政治信息,早已成为隐患。
其次,境外金融资产托管业务主要由外资银行掌控。资产托管业务不仅会涉及投资额度、品种等商业机密,更重要的是涉及资产监管和安全、资金的支付和管理等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目前,全球托管市场主要被美资银行所占据,市场集中度较高,仅纽约梅隆银行一家在2013年一季度的资产托管规模就达到26.3万亿美元。我国资产托管业务虽有一定发展,但同期国内银行业资产托管总规模仅约5万亿美元,且境外托管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差距十分明显。
长期以来,我国境外金融资产主要被外资银行托管。这使得我国大量对外投资信息被外资银行控制,不利于国家金融信息安全,而且一旦出现政治、军事等影响国家安全的纷争,外资银行能否中立和独立地履行托管义务,值得质疑。
再次,信用评级基本由美国机构垄断和控制。信用评级是金融体系中特殊的中介服务,其通过构建模型对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进行评价,来引导金融投资和经济决策,影响一个国家的资产价格与金融市场稳定,乃至影响国家安全。
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等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长期占据垄断地位,拥有绝对话语权,但其评级模型被严格保密,其评级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存疑。从欧元危机、迪拜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我们不难发现,这三大机构很容易沦为美国金融霸权的工具,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
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还长期压低中国的信用等级,甚至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前不久,还一直给中国与希腊相同的信用评级,这直接增加了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和海外募资的难度。近年来,三大机构在我国境内积极活动,特别是通过参与我国重点行业或重点企业的债务融资评级,不断深化对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控制,大量掌握我国行业企业信息,其中不排除存在某种程度的国家战略企图。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评级机构只有大公、中诚信、联合、上海新世纪等。从2006年开始,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通过股权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逐步渗透甚至控制了中诚信、上海远东、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等,实现了对我国信用评级核心市场的控制。相反,美国国内市场对国外信用评级机构准入却非常苛刻。
综合施策构建金融安全体系
构建跨境支付清算、全球资产托管和信用评级体系,巩固金融安全保障,需要综合施策。
第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实现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并重。在实现金融强国的道路上,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应兼顾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重视和加强顶层设计,有目标、有规划、有阶段地强补金融“软肋”,构筑安全之基。
第二,注重资源统筹、实现政府主导与银行参与并建。政府在跨境支付清算、全球资产托管和信用评级建设中要起主导作用,但同时要注重依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现有发展基础。
经过长期努力,中行、工行等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网络已渐形成,特别是也初步建成本行的全球跨境资金清算运营体系,可开始承载银行间跨境交易和全球资产托管等业务。依靠这些基础,可考虑多路并举。在人民银行主导筹建的CIPS系统建成之前,可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展自有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由人民银行协调通过股权或会员结构设计、标准制定、系统联网等方式来统筹形成几条跨境支付清算、银行卡交易以及全球资产托管的运营路径,并最终纳入政府主导的统一管理体系。同时也可利用这些基础,自主研发中文支付报文信息系统,逐步降低对SWIFT组织的依赖,甚至在条件成熟时,培育可与其抗衡的组织和标准。
更多金融业资讯,案例、法规、分析、创新、PE/VC、IPO、三板、并购重组、银行、债市、信托、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劵化、风险管控、基金管理、小贷、典当、担保、保险、互联网金融、行业知识等,学习、交流,尽在《中国资本联盟》平台微信公众账号:CACNORG。让我们以诚携手共进,缔造中国金融未来。(投稿、商务合作、发送邮箱:cacnorg163@.com)
第三,大力支持国产,实现技术引进与国产优先并用。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积极倡导支持国产,使用国货。在金融领域,也应大力提倡这一理念。要引导企业和个人优先使用国产金融服务,甚至在某些战略性领域,政府可以强制性规定使用国产金融服务。尽管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产金融业务在某些领域的服务水平确实存在差距,但越是如此,越应加以扶持,以使其能尽快赶上。比如,可规定我国境外投资的托管,应该优先使用中资银行全球托管服务或其提供的境内外主次托管服务;再如,中资企业海外发债,可至少要求国际评级机构和国内评级机构同时开展评级等。
第四,集中优势力量,实现普遍提升与重点扶持并行。金融机构是21世纪国家竞争的特殊工具。西方国家惯于扶持关键企业以控制特定金融领域,进而影响它国。我们需要在普遍提升金融竞争力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中资机构。其中,我国应依托现有商业银行发展更多自主品牌的跨境银行卡清算机构,打造“第二银联”、“第三银联”,在激活市场竞争的同时进一步控制市场,获取金融话语权;应培育几家以资产托管为特色的商业银行,建筑全球托管业高地;此外,应严格控制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外资股权比例,明确限制外资机构业务范围,并加强对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支持力度,甚至可考虑更广泛地联合发展中国家共建可与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相抗衡的全球性信用评级机构。(李晓鹏,系原中投公司监事长、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副行长,现中国招商局集团总经理。谢刚,工作单位为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
央行导演货币“逆袭”
在实体经济需求乏力的背景下,央行应是本轮货币逆袭的最大导演。观察央行4月以来的货币政策变化,其两次定向降准释放基础货币约2000亿,按照每月1000亿左右再贷款的进度,2季度央行再贷款约3000亿,按照目前4.2的货币乘数,恰可创造2万亿广义货币。而估算下半年国开行仍有7000亿左右再贷款额度,可以继续创造3万亿左右的广义货币。
货币超增推动经济反弹:2季度以来,经济出现超预期企稳,其背后的最大贡献应是货币增速的急剧反弹,M2增速从3月的12.1%反弹至6月的14.7%,推动GDP名义增速从7.9%反弹至9%,GDP实际增速从7.4%反弹至7.5%。
货币超增令人瞠目:M2增速从3月的12.1%反弹至6月的14.7%,2.6%的增幅令人瞠目结舌,这一季度增幅在过去10年中仅次于09年的4万亿时期。14年上半年新增M2已经超过10万亿,远高于去年同期的8万亿,也首次超过09年上半年的9万亿。
M2的构成分析: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出发,M2属于金融机构负债,其对应的的金融机构资产主要包括四项:国外资产(外汇占款)、对政府债权(国债持仓及财政存款变化),对居民和企业债权(各项贷款),以及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金融同业资产)。
4、6两月M2连续万亿超增:从月度角度观察M2的超增,以4、6两月最为明显,其中4月M2超增1.1万亿,6月M2超增1.5万亿,是2季度M2反弹的主要来源。
金融部门创造货币奇迹:再从M2构成角度观察,4、6两月的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分别为1169和-895亿,同比分别下降1174和482亿,因而货币超增与国外部门无关。再从国内部门角度观察,4、6两月新增贷款分别为7747和10800亿,同比分别下降182和多增2195亿;4、6两月新增财政存款分别为5615和-3031亿,同比分别上升391和下降1812亿;因此,4、6两月的货币超增与国外部门、国内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均无关,主要源于金融部门货币创造,金融部门连续两月贡献了万亿货币超增。
央行万亿PSL驰援政策性银行:最近媒体报道国开行4月从央行获得3年期1万亿元的抵押补充贷款(PSL),通过观察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中的“同业往来(来源方)”项目可以发现,4月份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包括工农中建、国开、交行、邮储)中此项增加了1.8万亿,而全国性四家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包括工农中建)中同一项增加了7000多亿,两者之差恰为1万亿左右。基于此,我们猜测,央行对国开行一万亿的PSL或以同业存款的形式发放。
央行货币创造转向再贷款:而从央行货币创造角度观察,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中购买国债被法律禁止,而外汇占款渠道的货币创造已经日薄西山,未来唯有倚仗再贷款或者PSL,通过金融部门来创造货币。
央行对金融部门债权缓慢增加:而在4、5两月,央行对金融部门债权的增加平均在1000亿左右规模,或印证央行对国开行的万亿PSL并非一次确认,而是在年内逐月分批使用。
央行导演货币逆袭:在实体经济需求乏力的背景下,央行应是本轮货币逆袭的最大导演。观察央行4月以来的货币政策变化,其两次定向降准释放基础货币约2000亿,按照每月1000亿左右再贷款的进度,2季度央行再贷款约3000亿,按照目前4.2的货币乘数,恰可创造2万亿广义货币。而估算下半年国开行仍有7000亿左右再贷款额度,可以继续创造3万亿左右的广义货币。
货币加杠杆、债务率继升:由此可见,2季度中国经济再度加杠杆,货币超增带动了经济反弹。而且加杠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央行,定向宽松渐行渐远,也导致经济整体债务率的继续上升,尤其是企业和金融部门的负债率进一步加重,其中企业部门负债/GDP从121%升至126%、金融部门负债/GDP从97%升至107%。
全球宽松临拐点,央行刀锋上跳舞:从全球来看,美国通胀已经超出2%的目标,英国央行行长表态加息临近,次贷危机后持续多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正在面临拐点。
当前全球跨境支付体系以SWIFT和CHIPS为核心系统,均由传统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主导建立,发展中国家难有话语权。基于法定数字货币和SDR建设新型全球跨境支付网络,既能有效改善当前跨境支付耗时长、费用高的问题,还将推动高度中心化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转变为更多发展中国家都能平等自由参与、适度中心化的灵活包容的体系。
境内清算体系处理货币在一国境内的支付结算业务,以银行间大额支付系统为枢纽,包括各类银行间批发、零售清算系统和商业银行内部清算系统。离岸清算体系处理货币在境外国家或地区的支付和结算业务,一般由东道国某家银行担任清算行并运行该清算体系。跨境清算体系处理货币跨境的支付结算业务,人民币的跨境清算目前主要有人民币代理行模式、人民币境外清算行模式和非居民人民币账户模式。下面细说人民币跨境清算模式,以A行代表国内某银行,B行代表境外某银行:
人民币代理行模式:B行在具有国际结算能力的A行开立人民币账户,并通过该账户实现人民币的跨境清算。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交易的结算清算,人民币兑换,账户融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代理结算等。
人民币境外清算行模式:A行和B行在境外人民币清算银行C行开立账户,通过该行进行人民币跨境清算。目前经人民银行授权的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共有12家(都是中资银行海外分行),但除了中银香港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以外,其他清算行都没有同国内的大额支付系统直接连接。结果是,其他10家清算行都必须经由港、澳两家中行完成人民币的最终清算(人民银行层面的清算)。
非居民人民币账户(NRA)模式:经人行核准,境外企业可在境内银行开立非居民人民币账户,直接通过境内银行行内清算系统和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进行人民币资金的跨境清算和结算。主要是针对企业而非银行。
以上是人民币跨境清算的三种模式,每种模式的实现都涉及到清算系统。在代理行模式下,境内外银行通过环球报文交换系统SWIFT传递跨境支付信息,然后通过CNAPS进行清算(国内的代理行都直接接入了CNAPS系统)。境外人民币清算行模式下,境外银行通过SWIFT传递跨境支付信息,境外人民币清算行通过中行港、澳分行最终连接到境内大额支付系统HVPS完成最终清算。非居民账户模式则是境内银行直接通过CNAPS进行清算。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所有的人民币跨境清算模式最终都是通过CNAPS开展的。CNAPS是指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由大额支付系统HVPS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BEPS组成。HVPS采取逐笔实时方式处理业务,全额清算,犹如人民币清算网络的大动脉;BEPS在一定时间内对多笔支付业务进行轧差处理,净额清算资金,犹如人民币清算网络的毛细血管。
但是,在跨境人民币清算过程中,大家发现CNAPS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CNAPS建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银行间人民币支付清算的需求,并未考虑日后跨境人民币清算量日渐增加的情况。CNAPS进行跨境人民币清算有何局限呢?
第一,运行时间过短,不适合跨时区清算。早上8:30开启,下午4:30关闭,一天运行8个小时。对于有6、7个小时时差的地区,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处理清算业务。第二,与国际清算系统接口无法完全匹配。在代理行和境外清算行模式下都必须通过SWIFT报文系统传递跨境清算信息。但SWFIT不支持中文报文,且一些字段与大额支付系统报文不兼容,影响了清算效率。第三,部分业务无法实现实时跨境结算。CNAPS尚未与境内外币支付系统、证券清算系统互连互通,难以实现跨境清算所需的人民币和外币同步支付结算和人民币证券券款对付结算。
鉴于以上CNAPS的局限性,同时考虑到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和资本项目的不断开放,未来跨境支付结算量将稳步增加,现有的清算体系将不具备可持续性。于是人行下定决心针对跨境人民币清算开发一套新系统,这就是CIPS。
CIPS将与CNAPS相互独立,但又互连互通。境内机构可以作为这两个系统的直接参与者,而境外机构将不再与CNAPS直连,只是作为CIPS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CIPS将解决上述CNAPS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连接境内、外直接参与者,处理人民币贸易类、投资类等跨境支付业务;二是采用国际通行报文标准,支持传输包括中文、英文在内的报文信息;三是覆盖主要时区人民币结算需求;四是提供通用和专线两种接入方式,让参与者自行选择。
CIPS上线后将对目前的清算模式产生影响。代理行模式仍然存在,参与者可以自行选择使用CIPS或是继续使用代理行模式。港澳清算行模式略有变化,港澳人民币业务将不再与大额支付系统连接,转而直接接入CIPS完成跨境人民币资金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