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读财报:妙可蓝多:下一个贵州茅台还是下一个瑞幸咖啡?
打开妙可蓝多全部的主营业务构成,我发现这家做奶酪的公司居然还生产过百草枯、敌敌畏、农药杀虫剂?细看才知道,妙可蓝多是借了一个曾经被改过多次的“多手”壳,我们来看一段有意思的历史:
1995年山东农药上市,几年后公司与台湾巨丰科技合资成立了成丰化工,公司更名为大成股份。没想到大成股份连年亏损,最终2012年选择了卖壳给华联矿业。然而这个壳子仿佛不是很吉利,华联矿业业绩也不断下滑终至亏损,2016年公司选择转型,更名为广泽股份并开始做乳制品。但液态奶市场格局已定难以突破,2019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妙可蓝多,主营奶酪制品。
自此之后,公司股价一路飙升,但业绩状况与股价始终无法匹配,妙可蓝多究竟是奶酪界未来的行业茅台还是下一个瑞幸?
壹| 奶酪茅台潜力十足?
为什么近年来妙可蓝多引起了投资者这么多的关注?一个是广告打得多,再一个就是股价涨得好。2019年初妙可蓝多的股价还不到8块,而现在股价已经暴涨超过40元。如果仅从营业收入的角度来看公司业绩,2016-2019年妙可蓝多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9.8亿元、12.3亿元、17.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0.3%。
根据妙可蓝多年报中对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目前我国人均奶酪消费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未来生长空间巨大。而且作为国外日常消费品的奶酪在国内则被附上了高端消费的属性,使得奶酪在未来有着“量价齐升”的美好前景。
2020年初,妙可蓝多与蒙牛达成战略协议,蒙牛以4.58亿元增资入股妙可蓝多全资子公司吉林科技,并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取得上市公司5%股份。被乳制品行业领军者看好,也反映了妙可蓝多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此看来,妙可蓝多发展前途仿佛一片光明。可是如果我们再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可能就乐观不起来了。
挪用资金、关联交易、增收不增利、猛砸广告、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些都是近年来妙可蓝多身上的痛点。
1.负面消息缠身
我们常常通过管理层的言行与品格来判断一个公司的发展。
2019年底,妙可蓝多自爆董事长擅自挪用资金2.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公司自己发了一封致歉信。此信一发,就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上交所发布问询函并且措辞严厉,痛批妙可蓝多公司内部资金控制存在严重缺陷。
能将巨额公司资金以个人名义挪用,足可见公司内部的资金管控程序化无效,公司目前自行承认的挪用尚且这么多,那么是否还有未被披露的部分?日后是否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呢?
2.业绩就靠打广告
虽然妙可蓝多营业收入是增长的,但利润却是惨不忍睹的。2016-2019年公司的归属净利润从最低428万到最高3221万元不等,其中还含有一定比例的政府补助。而扣非净利润则分别达到-1498万元、111万元、-1375万元、-1219万元。
那么公司的利润到底去哪了呢?其实就是打广告打没的。或者换一个角度看,公司不断增长的营收是来自于哪呢?就是砸广告费砸出来的。
2019年妙可蓝多销售费用达到3.59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20.5%。其中广告促销费达到2亿元,同比增长62.4%,占到销售费用的56%。
一般来说,销售费用的不断投入是为了构建品牌价值,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目前来看,我国奶酪市场上国外品牌占有大量市场份额,妙可蓝多市占率只有5%位列第5。而且目前国人常吃的奶酪更多属于舶来品,就像外国人喝茶认准中国茶一样,国内消费者更认可国外奶酪品牌。在公司常年赚不到钱的情况下,想要通过持续的广告投入使品牌价值影响力生效,恐怕是任重道远。
3.市场增长逻辑存疑
我们在分析行业的过程中常常会陷入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如果这个市场目前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那么未来就一定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个错误瑞幸也犯过——让喝了几千年茶水的中国人爱上喝咖啡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同理,让中国人和欧美国家一样习惯吃奶酪,短期来看也不现实。妙可蓝多依据国外奶酪消费量得出的行业发展逻辑因此受到质疑。
每天去公司上班、坐电梯上下楼的时候,都要被两只老虎旋律的“妙可蓝多,妙可蓝多,奶酪棒,奶酪棒”反复洗脑。
铺天盖地的广告、绘声绘色的故事也许能暂时推动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但在公司业绩水平没有跟上之前,这一切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泡沫。
总之,上下班被广告不断洗脑、抬头看见股价蹭蹭上涨、低头看见自家孩子吵着要奶酪棒......投资者们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冷静、冷静再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