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两个问题的正确答案都是:一样长。
对于第一个问题,之前没有见过这幅图的,大概很少有人觉得这两张板凳是一样长的。儿乎所有人都觉得左边的板凳更长一些。直到读者真的拿起尺子测量,才不得不承认,这两张板凳确实是一样长。大家知道,金融学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而心理学却是一门相对古老的社会科学,已经有150年左右的历史。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法,就是通过大量在实验室或者真实生活中的实验,来了解人类思维和决策的过程。
第一幅图, 就是1990年心理学家谢泼德(Shepherd) 的一个实验发现。中文里有句老话,叫作“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直到做了这个小实验,很多人才意识到,眼见其实也未必为实。在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东西和真实的世界之间也可能是有差距的。
在看第二幅图的时候,大家学乖了。虽然大多数读者感到眼里看到的两条线并不一样长,但是大家大多意识到,自己是受到了平时学到的“近大远小”的原理影响。之所以觉得两条线不一样长,主要是由于它们在平面上的透视关系决定的。也就是说,视觉给你的第一感和理性给你的第二感,两者得出的结论显然很不一样。根据对行为经济学做出重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说法,人类的思考有“快"与“慢”之分。快思考,是感官直接给我们的思考,而慢思考则反映了理性和逻辑的思考。这两种思考方式在很多时候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影响。通常,我们第一眼得到的印象来自快思考,是动物的本能告诉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东西。第二种思考,即慢思考,是当你的视觉神经把你看到的东西传给大脑,大脑进行了飞快地思考后,意识到出现了“近大远小”的误区,这时,大脑会引导你调整对于看到的东西的结论。
再举一个例子。上页是17世纪荷兰一位非常有名的版画家埃舍尔(Eisher)的作品,他画了一系列有这种视觉效果的版画作品。这幅画大家往往在看了5~10秒后,会突然意识到好像有什么不对劲。理论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蹊跷之处在于,这幅画里的流水周而复始地在高处和低处之间循环。作者又次利用了水的高度变化和透视在高度和远近之间对于人类视觉的影响,和观众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这幅画的立意有点像欧洲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想法,一个使得无数欧洲人倾尽一生的时间、 精力和财力想发明的东西一永动机,-部-旦开动以后就永远不会停下来的万能机器。大家设想,如果我们在这幅画里设一个水电站,那就完全可以既不污染环境,也不破坏生态,一劳 永逸地获取能源了。
下面这幅图把第三幅画中关于高度和远近的透视关系刻画得更清晰了一些,可能会让大家有点吃惊。大家看到有一个方块写的是A,有一块写的是B,这次不比谁长,而是请大家看一下这幅图中写有A字样的方块和写有B字样的方块,哪一个方块的颜色更深一些?
大部分读者都会觉得这个问题非常的无厘头,显而易见,写有A字样的方块几乎是黑色的,而写有B字样的方块几乎是白色的,根本无需比较。
但正确答案是,两个方块的颜色是一样的。为了能说服自己,最可靠的方法是把这两个方块从页上剪下来,进行比较。为了不破坏本书纸张的完整性,作者给大家提供了下面这幅图,以供参证。
虽然形式不同,但以上的几个例子都传递了同一个信息, 那就是我们的视觉和基于直觉的判断有时候是不可靠的。除了视觉之外,“耳听为虚”的听觉还不如视觉可靠。至于触觉,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有名的盲人摸象的典故,反映了触觉的片面性。嗅觉和味觉虽然可能比刚才三者更准确或者可靠些,但好像跟投资没有太大的关系。
假如我们最基本的感觉都不可靠的话,那我们是否应该对自己的决策能力,尤其在复杂投资环境中的决策能力,画一个问号呢?如果我们对摆在眼前的两张板凳的长短、两条直线的高低远近的判断都没有十足的信心,那我们对自己从来没有去访问过,没有第一手调查资料的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是不是至少应该画上-一个更大的问号呢?做投资决定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变得更加审慎呢?
请盯着这幅图看5-10秒,请大家告诉我看到了什么?
大家都注意到了三个不完整的圆形,三个不完整的三角形。但是除此之外,大多数读者还看到了一个很大的白色倒三角形。虽然在图画中没有任何边界来界定这个倒三角形,但是很多人看过这幅图后,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倒三角形。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大脑会进行联想,会看到很多视觉根本看不到的东西,甚至能看到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这是一个视觉上的幻觉,引申一下,大家可以据此回顾自己的投资过程。我们每天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读书、看报、上网 和朋友聊天,都会获得大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是不是真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经济,了解资本市场,了解自已要买的或是已经买了的股票呢?有的信息可以,有的信息不可以。譬如我们能够了解公司高管的管理风格,就有可能影响对一个公司的投资价值判断。但如果我们通过小道消息了解到了公司高管宠物的名称,那么对我们做这个公司的投资价值判断就可能毫无意义。
投资的难题在于投资者事先很难判断哪些信息才对投资真正有帮助。通过刚才的例子,作者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我们会在视觉上产生幻觉,看到或者相信很多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因此在做决策包括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也会犯类似的错误,相信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事物和信息。
最后,我们来看下面这幅图。请大家盯着这幅图看5-10秒,然后告诉我看到了什么?
有的人看到了一只兔子,有的人看到了一只鸭子,更多的人一会儿看到了一只兔子,一会儿看到了一只鸭子。当然,这幅图出自心理学家和艺术家的精心制作。大家可能也猜到了作者给大家看这幅图的目的。
面对同一个事物,我们因为角度不同、情绪不同、身体状况不.同(眼部肌肉疲劳等),完全有可能看到两个不同的东西,或是产生完全不同的解读。更有意思的是,面对同一个事物,我们有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买股票的时候,今天觉得是一只非常差的股票,到明天可能就会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因为采取的评价办法不同,在不同的时间我们对同一个事物会得出截然不同或者完全相反的结论。
在看过了上述儿幅图后,想必大家已经开始相信在决策过程中我们会做出很多自已都无法想象的决定了吧。这正是心理学有趣的地方,也是为什么心理学在过去的30年里颠覆性地改变了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的思考方式。行为金融学,正是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对不同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资本市场和公司金融的运作。
行为金融,是金融学领域里一个年轻的发展领域,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短短30多年历史。但正是因为过去30年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不能够被传统新古典经济学和基于市场有效假说的传统经济金融理论所解释,行为金融学才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过去30年间,行为金融学逐渐从金融领域的异端发展成为现代金融理论的一个主要流派。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教授和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因为他们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在2002年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有一位著名的行为金融领域的学者说,他觉得行为金融学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成功。在现代金融学领域里已经不再有明显的行为金融和非行为金融的划分。心理学的影响和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已经不是只被局限在行为金融这一个领域。相反,金融的各个领域都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接受并且使用行为金融的理念进行思考。
在看过了上面的几幅图画后,让我们继续对人类行为进行有趣的讨论。这一次,我们会更多地用一些和日常生活有关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