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前十年投资在麦道夫基金的人来讲,每年10%~15%的收益率,每6年翻一番,每12年翻两番,一块钱变成四块钱,自然是不亦乐乎。但是作为投资者,一定要保证自己不是接最后- -棒的人。因为接最后一棒的人,不但可能无法获得任何收益,而且连本金都有可能收不回来。在法院清算麦道夫的资产后发现,最后两年投资在麦道夫基金里的人大概只能拿回10%左右的本金。
这又绕回了前面谈到的投资风险和泡沫形成的问题。如果投资者不懂得收益是从何而来,不懂得泡沫什么时候会破灭,那么是否投资某个资产或者f么时候斩仓出局很大程度就取决于风险偏好。如果知道泡沫迟早会破灭,但没人知道今天还是明天,大家就应该采取反向性的思维,即如果我觉得它一年后会破产的话,我半年之后就要把钱拿出来,如果半年后要破产的话,我现在就要把钱拿出来。因为泡沫破灭的速度之快和时间之早,往往超出很多人的预期。这也是为什么风险防范意识对于投资者是特别重要的。
那么从风险的角度,麦道夫闻给投资者什么样的教训?我之前带领加州大学学生去访问巴菲特的时候,他一直在讲他的老话:“我有两句给投资者的建议:第一,不要赔钱。第二,永远记住第一句。” 当然,巴菲特还有一句名言:“不要投资你不懂的东西。”
但是笔者也在投资自己不懂的东西,这很难杜绝,因为我们都有过度自信的倾向,虽然有时我会觉得像笔者这样一位金融教授,投资这点小事还摆不平?但是很多时候,现实情况就是摆不平。
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尽可能了解别人的生活方式、交易记录和一些最基本的文档,不要投资给你不充分信任的人。很大程度上,麦道大并不是一个很优秀的投资者,但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共关系维护者。他是一个老人、优秀的高尔夫球选手、积极的民主党赞助人,还是叶史瓦大学(Yeshiva University)的重要校董和整个大学校友基金的管理者。他有个孩子骨髓生了病,他就为整个美国骨髓研究机构捐赠了大量的资金。他做了很多好事,所以在社区里面培养起非常好的声誉,唯一不擅长的是投资。所以如果我们要投个项目,或要投一个基金,就要问问它的管理团队是什么,过往有什么经历,采用过什么样的策略,审计师是谁,监管人是谁,其他的投资者是谁。千万不要因为面子不敢喊出来:国王其实什么衣服都没有穿。
当然,还有些时候投资者并非碍于面子,而是贪心不足。比如面对某些民间借贷许诺每年百分之三四十的收益率,或是老麦这样保证每年百分之十几的收益率时,投资者必须要更进一步地思考,什么样的资产能够支持这样的收益。综观历史,全球股票平均每年:回报率大约在10%~15%,但是投资者必须面对比较大的波动率。债券类的投资相对比较稳定,但年化收益率大概只有5%~ 6%。其他的收益,或者是来自一些偶发的市场机会,注定难以持久;或者是通过承担某种风险获得的。这种风险可能当时还不为人所知,难以用量化模型估算,也可能已经通过复杂的金融创新分割,比原来小得多了。但是归根结底,风险还是风险。金融创新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更好地分散风险,但是并不能完全去除风险。毕竟,金科学不是炼金术。所以,投资者必须要记住所谓“富贵险中求”的中国老话,这句话在投资领域里特别适用。切莫因为些短期的诱惑,就放弃自己长期投资的原则。
投资者还要关注些什么呢?作为私募或者对冲基金来讲,本来的精神就是低调和不披露,尽可能少和社会公众发生关系。同时,因为行为上的偏差,人倾向于回避不熟悉的东西,不想去问我们的基金经理到底采取什么策略、做没做衔生品、怎么控制风险,而想的就是把钱付了,每年拿回10%~ 15%的收益来。
经验告诉我们,很多看起来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无论是互联网泡沫阶段的互联网股票,美国房地产泡沫期间的CD0和CDS合约,还是国内的民间融资,这些能带来高额收益的资产往往是我们原来没听说过的,或是不太熟悉的。因为传统的投资领域了解的人很多,风险也比较明确,所以收益也就不会太让人激动。但由于人们对陌生事物和对模糊的规避倾向,我们不愿意去学习、了解这些我们不熟悉的东西。作者有很好多朋友经常来问我一些关于投资的问题,作者听了就非常害怕,“这些基本知识你都不懂,你还敢投?”这是投资者自已必须承担的责任。
总而言之,风险可以是别人的风险,但财富是自己的财富。无论前景如何诱人,投资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风险意识,对于高风险的产品,应浅尝辄止,多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