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有几点原则,与人类行为的通常趋势大相径庭。正是因为行为偏差,才使得从I程领域借鉴而来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不完全适用于金融领域。工程领域涉及的是厂房、管线和自然环境,是相当稳定和可靠的。反之,金融领域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人的心理、情绪和思维,是能超越任何风险管理模型管控范围的,是决定风险管理成功与否的关健性因素。
风险管理需要准确地了解各种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和产生的后果,需要决策人对历史和未来做出客观和准确的判断。然而,人类在行为决策过程中,表现出过度的自信和白我归功的趋势。事情做成了,都是自己的功劳,事情如果做不成,都是因为外界情况没有配合或支持。在风险管理领域,研究者花了很多努力,尽可能把风险和运气严格区分开来。但是时至今日,风险管理理论仍然很难区分出今年投资赚钱有多少是因为今年运气好,多少是因为投资者做的正确判断。人类的行为模式都有描述偏乐观的趋势,即成功都是因为能力强,而不是因为运气好。在这个前提下,决策者往往不能够区别风险、运气和能力,导致对事态有一种不切实际的乐观判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由于决策者对自身能力有不切实际的肯定或者认知,必然不能足够关注和尊重外界环境的改变和风险。
说到底,风险管理不只是对于风险的管理,更多的还是对于人性的管理,因为投资最大、最主要的敌人就是贪婪和恐惧。我们在业绩好的时候,就会急功近利地去承担更大的风险。相反,一且看到风险增加或者蒙受损失,往往会因为恐惧和心理上强烈的规避心态,忽略一些简单而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人性的挑战。正是因为复杂的人性,才导致了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即使在经历了技术的飞速发展之后,仍然在一次次“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首先,投资者的代表性偏差行为往往令他们利用短期趋势来进行预测,更关注近期发生的事情,而忽略长期可能出现的趋势和怎么样来应对这种趋势。
其次,人类希望回避那些模糊或者不是很熟悉的情况,而获得简单明了的答复。如果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现含糊的情况,人们往往会用自己熟悉的思维框架、参照系和直观的熟悉程度来进行判断,做出让自己都大吃一惊的、前后不一致的选择和决定。 这也是之前讨论过的思维框架和规避模糊的行为偏差。
最后,思维过程中的条条框框,使得人们还没有真正认清和了解风险,就下意识回避。恰恰由于这种认知过程中的局限性,我们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理解才受到限制,进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高水平的投资者仍然会在风险管理上栽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