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作壕沟效应?公司治理里面的壕沟效应就是说这个公司的高管可以筑起一条壕沟,用董事和董事会作为防御机制,防范其他公司对自己的公司进行收购。在资本运作里面,收购对于股东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因为被收购方的股票往往因为收购方提出要约而出现大涨,会给被收购方股东带来较高的收益。为什么有的时候公司会被其他公司收购?有的时候是因为这个公司本来运行得很好,但是公司高管没有很好地尽到提升股东价值的义务:有的时候是因为公司高管把很多财富用于自己的在职消费,用于一些不利于公司增长的方面,浪费了公司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外界的股东或者外界的投资人,通过收购这家公司之后,改善公司治理,更换新的管理层,可以达到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股东回报的目的。
公司的高管有时候通过利益输送或者通过和其他企业搞好关系。来说服董事站在自己这一边。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企业为了防止恶意收购,推出了一项很重要的防御措施,即分层或者分类的董事会,这种做法把董事会不同的人员分成不同的层类。在此前提下,不同层类的董事不能被同时更换掉,必须分层或者分类更换。这样就增大了收购方控制董事会的难度,也增大了收购方整合被收购方公司的难度。这样一来,一方面公司高管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加强自己对董事会的影响,同时加强自己对公司的掌控。另一方面,为了获得董事的支持或者董事的认可,公司高管也会采用比较有吸引力的商业活动,来增强董事对自己的好感,并保证董事会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这就是损人利己的高管的壕沟效应。
作为保护自己和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手段,很多公司高管还有一种通过公司董事会的结构保护和帮助自己的方式。众所周知,公司董事会应该代表公司股东来遴选、考评和约束公司的高管,尤其是公司的总经理。但是随着美国资本市场里董事会和总经理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现在基本情况是董事会变得越来越倾向于支持公司高管的想法。在此前提下,公司高管在整个董事会成员的选择过程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公司高管在对待董事的时候,也会给予特殊的关照。
学者们在研究中发现了支持上述观点的证据。在美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里非常有可能出现两种人。一种是和公司高管曾经在同一个社区,比如上过同一所学校,或者同样的商学院,或者是同一个俱乐部里面的成员。另-种,就是那些和公司高管之前进行过一此收购兼并交易,有过大规模交易往来的人员,这种人也更有可能进入公司的董事会。这些人成为公司董事后往往会造成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董事会可能变得越来越支持公司高管的一些想法,这也就是公司董事会的壕沟效应:另一方面, 公司高管和公司董事都会对恶意收购加倍提防,这也起到了保护现任高管的作用。
整个董事会稳定性的提高,保证了董事会可以相对稳定地支持公司高管。与此同时,那些和公司高管业务关系比较紧系的外部董事,无论来自于其他公司、商业银行还是投资银行,一旦由他们担任上市公司的董事,对公司的业务发展确实有-些影响。而这些董事带来的影响,对于他们所效力的上市公司的发展未必有很好的帮助,却有可能对董事自己及其全职工作的公司,产生一些帮助。
比如有研究发现,如果董事是从其他企业聘请的外部董事,在担任董事期间,更有可能促成自己公司和自已担任董事的公司进行一些关联性的交易,比如收购和兼并,或者是共同经营合资企业等等。如果某公司董事来自于商业银行,这个公司今后很有可能从这一商业银行获更多的商业贷款。如果这个董事来自于投资银行,这家投资银行在今后很有可能会为这家公司做增发业务,债务发行业务,或者收购兼并业务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也就是说,董事们在支持高管工作的同时,公司高管也是投桃报李。在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里,原来的董事会严格监督高管、高管接受董事会监管的关系,变成了现在的董事会成员和公司高管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利用的过程。如此,原来董事会应承担的帮助公司股东对高管进行监督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变为一种更紧密的商业上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