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政府调控房地产
2010年4月19日,中国地产股全线大跌。我很吃惊,看到网上的文章都说,原因是中国政府刚刚提高了买第二套房的首期付款比例。这在我看来很有趣:中国政府关于房地产的政策实在是透明得不能再透明了。为什么资本市场会吓一跳呢?难道大家不知道政府迟早会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政策抑制房价的快速上升吗?
2.希腊问题
希腊的债务问题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而且还会持续更长的时间。可是,突然有一天某评级机构把这个国家的主权债务评级调低,于是欧元和欧洲的股票价格纷纷大跌。这在我看来很奇怪。这些评级机构错得如此之远(而且一错再错,从美国到东南亚,到欧洲,再到俄罗斯),大家还把他们的话当一回事。
3.破发和破净
股民们惊呼:某某股票跌破?发行价,或者跌破了净资产。说这种话的人一定是中国内地的股民,而不是香港股民或者欧美股民,因为在香港和欧美,破发和破净实在是司空见惯的事,几分钱或几毛钱的股票比比皆是。不过,“蜀犬吠日”可以看出内地股市的估值水平与海外不一样。发行价和账面净资产并没有任何神圣的地方。账面净资产只不过是总资产与总负债的差异而已。公司的很多资产实际上可能已经完全贬值了,应该作减值处理。另外,如果公司管理者不思进取,或者行业前景暗淡,净资产不断贬值和被侵蚀只是时间的问题。海外经常有公司的市值低于它们的净现金的现象。这也很正常,因为公司不会被清盘,现金却在被不断消耗和烧掉。如果公司被清盘或大额派息,则另当别论。
4.估值攀比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某某股票太便宜了,因为同类的公司都比它贵得多”。在互联网疯狂的年代(1996~2000年),这种攀比带来了极大的不理性和巨亏。冷静下来想想,其实道理很简单:别人犯傻不等于自己就可以犯傻;而且,每只股票的情况是不完全一样的。严格地讲,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只股票。就算它们的基本面完全一样,估值也可以长期不同。
5.利润放在哪一年?
很多内地公司在计划IP0时,喜欢问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人:“我的利润应该如何分配?今年应该入账多少?明年入账多少?后年入账多少?”他们想让连续几年的利润呈现出一个稳步增长的图像。可是这种利润调剂实际上是有违会计上最起码的原则的,也就是真实性。在美国,大多数公司对每个季度的业绩进行预测,并公而告之。有些公司不仅“如期达到”业绩预期,而且总是巧妙地微微超出一分钱。3年、s年甚至7年下来,它们每个季度的利润呈一条优美的向上平滑的曲线,尽管经济有周期,货币政策有松紧,行业有波动。这样的公司难道不是太神了吗?
很多做IPO的公司在过去三五年内的利润呈一条优美的上升曲线,未来一年也有很高的增长预期。可是不少公司甚至在上市的那一年就开始出现利润下滑,此后江河日下。这么多年来,大多数公司在IPO之后的前两年就让投资者亏钱。这难道不是一种很严重的问题吗?不少投资银行的人看不到其中的悲哀。有一家地产公司的主席要把所有的利润集中到下一年来体现,因为该公司当年上市时用了下一年的利润的某一个市盈率倍数来估值,给IPO的发行定价。可是市场上并非每个人都傻,这IPO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