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支付清算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并成为全球金额危机后新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的重要着力点。零售支付发展成为支付清算创新发展的的主要领域。在移动互联的浪潮中,移动支付继续独领风骚,成为发展热点。
1、支付清算行业成为后危机时代新技术革命与新产业的重要着力点
当前,支付清算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并成为金融创新最为活跃的部分。从更长的一个时间段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恰恰是支付清算产业迅速成长并取得突破的时间点。国际金额危机与支付清算产业的变革发展似乎有着紧密的联系。对金融危机后主要经济体救助措施的考察,我们发现,危机后主要经济体政策着力点成为支付产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受危机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前期经济增长点如房地产、大宗消费等增长乏力,各国政策制定者都在寻求新的产业制高点,培育新的产业支柱,其中新技术成为重要方向。宽松的流动性和有利的产业政策成为孕育新兴支付发展的重要因素。移动支付、网络支付等成为该领域重要的创新导向。以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为例,我们看到,这几年,Squre创新不断,受到市场的热捧;PayPal、谷歌和亚马逊在移动支付领域开展了大范围布局和竞争;脸谱快速涉足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SoftCard成为各类公司的并购目标。全球支付清算产业在创新驱动之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风口。
2、小额零售领域非现金化支付成为主流
在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技术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无纸化交易的热潮,高速增长的非现金支付正对现金形成加速替代之势,一场从“现金到零现金”转变的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开来。
《全球支付报告2014》的数据显示,以笔数衡量的全球非现金交易量大幅攀升。2012年,全球非现金支付笔数增长率为7.7%,达到3343亿笔。新兴市场成为非现金支付大幅增长的主力。新兴亚太地区以及中东欧、中东及非洲地区的增长率都超过了20%,其中,中国和乌克兰的非现金支付增长率超过30%,俄罗斯达到26%。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在于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强的金融抑制,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和新兴支付方式的出现,这种金融抑制找到了新的突破点,从支付革命开始了新的金融深化进程。在这种非现金快速增长的趋势下,货币媒介正在从有形的物质载体变得无形化。
3、移动支付继续独领风骚
移动支付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正在覆盖和渗透到世界的大部分经济活动。当前,移动支付无处不在,2014年已成为移动支付的普及年。
2013年初,业内还在讨论移动支付的前景如何,当时一致看多的意见还未形成。然而,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移动支付已经形成发展主流。据Gartner的估计,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的市场价值将会超过一万亿美元。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移动支付主要载体的智能手机快速发展。据Gartner的研究预测,全球智能手机的销售每年保持着75%的增速。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CS Insight的预测数据,2014年全球手机总出货量在19.5亿部左右,而智能手机的销量就达到12.4亿部。
目前,全球主要智能手机供货商如苹果、三星等,都将移动支付作为未来手机的主打。二是移动支付形成了一体化的生态圈。移动支付用于购物、汇款甚至取现功能都已经较为成熟,线上线下渠道已经打通,可以较好地整合各类支付服务供应商和商家,受理环境也大幅改善,完善的生态体系基本形成。三是移动支付是行业资源的重要配置点。
移动支付的技术创新在支付行业内成为亮点,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生物识别技术、apple pay等都在加速发展。在支付技术的支撑下,移动支付操作更为简洁,客户体验大幅提升,移动支付正在不断加载着更多的增值性金融服务。移动支付供应商还通过优惠券和忠诚度奖励计划,吸引着更多的消费者加入这个行列。这些都成为推动移动支付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
移动支付的发展及应用将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入口和服务支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手机钱包、基于移动社交平台的投资理财等移动金融发展提供了契机,实现O2O各个环节的链接。
4、零售支付体系运营加速市场化、管理趋于自律化
零售支付在全球各国的发展中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一方面各国央行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零售支付体系建设,着力提高金融基础设施的效率及功能;另一方面,来自市场自发的零售支付创新也呈快速发展态势,推动零售支付体系在促进经济发展及服务社会民生中的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如表1-1所示,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对零售支付系统的建设上取得了很大发展。在管理上,大部分国家都对零售支付系统采取了市场主导的管理模式,交由支付清算行业协会进行管理,以适应零售支付体系创新迅速、反应灵敏、贴近市场的特点,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均通过行业协会运行着一个或多个零售支付系统。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由于零售支付还具有市场主导的特征,采取行业自律组织进行管理可以更好地感知市场需求,跟上市场节奏,在动态演进中更好地促进零售支付市场的发展。
5、互联网金融席卷而来,支付业务水涨船高
2014年12月11日,全球最大P2P平台LendingClub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全球金融业的头条新闻,引起了市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价值重估。国内主要互联网金融企业如陆金所、红岭创投等也正在筹划上市事宜,互联网金融的资本化大幅加速。
从演进历程来看,网络支付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最早的业态。网络支付不仅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互联网支付效率和用户体验,能直接影响互联网业务拓展。
任何涉及资金转移的金融活动都必须通过支付完成,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技术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支持,并直接影响其交易效率和用户体验。另外,互联网金融对现代支付工具和支付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互联网金融的资金起点和终点都是银行账户,转账的要求和限额同样也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能力。如网络银行和直销银行同样都面临着账户实名制的要求。远程开户的可行性和合规性有待进一步验证。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线上业务提供支付服务,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受到支付限额的制约。
那么金融改革趋势下,中国支付清算行业如何发展?
一、从需求角度来看,经济转型、金融改革需要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支付清算行业
从总体金融改革的趋势看,当前需要一个更加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来支持经济转型。新一轮经济改革以提升全要素增长率、促进经济转型为重要政策目标。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心由依靠资源投入转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驱动,也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金融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以更加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和更加市场化的金融机构来化解当前经济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需要以更加富有弹性金融体系来增强行业活力,并配合其他经济领域的重要改革,提高改革的协同效应。因此,在当前的经济转型、金融改革背景下,同样需要一个更加高效、市场化、富有弹性的支付清算行业来承担提供微观运行基础设施的责任。
从支付活动的发展规律来看,高效、市场化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国家支付体系发展的基本趋势。首先,非现金支付的出现源于对更高支付清算效率的追求;时至今日,欧元区仍在持续推进单一欧元区跨境支付(SEPA),以追求更高的跨境支付效率。其次,支付服务面临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推动了支付服务分工的发展和多元化的服务主体的出现,进而推动了支付服务行业的市场化。
二、从供给角度来看,中国支付体系的效率和市场化进展良好,但支付体系的均衡、协同发展仍有待加强
2002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中国支付体系也历经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呈现出三个突出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现代化科技引领下的支付基础设施完善和支付服务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支付清算安全与效率的整体水平。当前,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影像技术、电子签名技术、票据防伪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支付交易活动的各个环节,这使得各类支付清算活动的安全与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在电子化、信息化的趋势下,围绕“支付便利”的直观特征和“安全高效”的核心目标,支付交易、支付业务处理等支付服务方式的创新也层出不穷,大大促进了全社会支付方式的多样化,较好地满足了市场经济下日益多元化的支付需求。
二是支付体系发展与市场化、国际化的关系日趋紧密,市场化、国际化对支付体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力逐步加大。总体来看,中国支付体系十年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体制变革和基础设施完善,例如:中国银联成立十一年来,与业界共同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银行卡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又如,统一组织开展的大规模跨行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实现了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更新换代,推动我国支付类金融基础设施达到了国际水平。
三是支付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发展将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在支付体系高速发展的十年历程中,支付体系各组成部分间的发展并不均衡,重点和热点主要集中在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和支付服务组织体系规范发展两个领域。比较而言,支付工具体系以及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发展相对滞后。从均衡、协调发展支付体系各组成部分的考虑来看,未来中央银行推进支付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工作重点可逐步从金融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向支付结算法规制度完善、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以及支付结算监管效率提高等方面倾斜。而对行业主体而言,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社会资金流动“主动脉”功能的情况下,未来第三方或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发展重点则是通过行业应用的专业化个性化的精耕细作、产品服务的创新升级、基础设施的适配发展,来不断丰富、完善支付体系的“毛细血管”。
三、推动未来中国支付清算行业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中国的非现金支付业务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支付清算行业产品服务不断创新、市场参与主体日渐多元、支付清算法规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和行业多维监管不断完善的良好运行态势,各类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问题,结合前述分析,从确保支付清算行业安全稳定的目标出发,从宏观审慎的视角来看,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应当更多地关注和聚焦于打造富有弹性的支付清算行业。
四、从趋势看,未来推动支付清算行业发展的重点可以包括:
一是多元化。包括行业主体的多元化和支付方式的多元化。主体多元化可以避免垄断带来的低效率,也可以减少单一市场主体无法保障业务连续性时对全社会的整体影响;支付方式多元化不仅可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而且功能相同的支付方式可以互为备份,提高支付功能的弹性。
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举个简单的例子,银行年终决算,中央银行都会适当调整大、小额支付系统的运行时间,这体现的是原则性基础上的灵活性。而在零售支付系统中,高效、便捷的纠纷处理机制同样需要高度的灵活性。支付清算行业各类服务需要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才能提高整个支付清算行业的弹性;在一些阶段性的银行间流动性趋紧时期,央行大额支付系统也可以灵活延长日终处理的时间。
三是多样性与重要性。基于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支付体系也需要分层次和多样性。大额支付系统、零售支付系统、特定支付系统的存在适应了不同处理要求的支付交易的需要;借记、贷记以及各类信用支付工具的多样化功能可以满足不同交易规则的经济活动的需要;预付卡、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也各有发挥其功能的“主战场”。
即使随着未来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支付清算系统、支付工具仍将发生各种演变,但根据其在整个体系中的重要性确定监管能级,仍将是确保支付清算行业富有弹性的一项基本原则。换而言之,对支付清算行业监管的弹性仍应依据重要性原则予以确定。
五、有助于继续提升支付体系弹性的重点发展领域
从支付行业的发展趋势看,当前既能满足增强支付体系弹性的需要,又能适配于经济金融转型期的支付体系建设,重点主要包括零售支付、系统跨境支付和金融普惠等三个领域。
第一,以支付便利和安全为主要目标,推动零售支付系统创新,服务于消费便利和扩大内需。当前我国的经济转型的重点之一是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改革重在形成内需支撑中速增长的体制机制。而支付体系中,零售支付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在促进消费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第二,推动跨境支付发展,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面临重构,为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机构加快“走出去”步伐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从国际经验看,跨境支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和基础。 而从支付体系的视角来看,跨境支付业务的开展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富有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有助于增强国内支付清算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弹性。
第三,继续深化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努力推动金融普惠,拓展基于账户的金融服务功能。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带动了账户的开立和普及,而账户普及程度是衡量金融普惠程度的重要判断标准。结合《报告》数据,我国支付清算行业开立的各类支付账户数量已经突破60亿。应当说,账户数量规模已经十分巨大。但从支付体系更富弹性的角度出发,账户普及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多元化的支付工具体系和多层次的支付清算系统为基于账户的金融服务功能扩展提供支撑。
过去十余年,中国的支付体系沿着高效、市场化的方向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目前,从市场到监管,中国金融业正在迎来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推动这个变革的动力,来自于对金融危机的反思,来自于实体经济的新需求,也来自于互联网等新兴力量的融入。在经济、金融体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未来中国的支付清算行业必然也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