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考虑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既要买。些大盘股,也要买一些小盘股既要买一些高科技行业,也要买一些传统消费品行业。众多投资者认为,多元化只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板块的资产间进行分散化投资的一种策略。 其实,在投资时机选择上也需要进行多元化。有些散户投资者出于对把握市场能力的自信,会把所有资金在同一个时间投入到市场中,而有些人则会分期分批地把资金投人到资本市场中。作者的研究发现,后者的投资业绩要好于前者。
通过对国内一组大规模基金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基金投资者分为两类,一类进行基金定投,即每个月拿出一部分钱投到股票市场另一类选择在基金产品中一次性投资。对人场时机把握较自信的投资者会把所有资金投到某一基金产品或股票中。 研究表明,在过去5年中,前者的投资业绩比后者好得多。由此我们|推断出,投资时不仅要注重板块、地域多元化,在投资时机选择上也要进行多元化。为什么?
因为在股票投资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交易时机很难,研究表明投资者一旦错过了最好的场时机,收益就会大打折扣。
根据美国基金研究机构晨星公司(Morning Star)的报告,在过去25年里,如果投资者一直持有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那么每年的平均收益为5.85%(不考虑分红因素)。如果每年都恰好在最低点入市(最佳择时能力),那么平均的年收益是6.89%;如果每年都恰好在最高点人市(最差择时能力),那么平均的年收益是5.02%,相差约2% (最好和最差的择时之间有40%的差异)。
该报告还显示,如果进行20年的中长期投资,投资者的平均年收益为7.81%。然而,如果他错过了股市表现最好的10天,其长期收益率就会下降到平均每年4.14%;如果错过了20天,其长期收益率更是会下降到平均每年1.70%。由此可见,选择最好的投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据美国统计数据显示,从投资角度而言,每年的9月和110月是最危险的。例如1989年的股灾,1998年9~10月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1 年9月的“9. 11”恐怖袭击,2008 年10月的全球金融危机等等。另外,在美国,股票市场在12月表现最差,1月表现最好,其中小盘股最明显。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税收,二是由于散户投资者拿到年终奖后有更多的钱可用于投资股市。此外,美国股市还有“万圣节”效应历史数据表明,投资者会在10月30日或者11月1日清空仓位,直到第二年5月再开始建仓。因此,美国股市往往在夏季表现较好。与此类似,中国A股市场在每年2月春节期间往往走势很好,无论楼市还是股市,都有额外的资金进入市场。
上述结论不是空穴来风,都是通过准确科学的统计方法得出的,而且很多金融机构开发的量化策略正是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交易。然而,究竟如何理解这些现象,现在整个金融领域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说法。在这里,作者想提醒大家,人的行为和情绪的确会影响到投资业绩。但是很多散户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就难免会在错误的时间进行交易了。
从这个角度讲,投资者应该有充足的资金准备以便进行时间上的多元化投资。然而为什么众多散户没能把握住合适的时机进行交易?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倾向于借助过去发生的事情来预测未来。一家公司如果在去年表现好,我们往往会认为它在今年的表现也会不错:相反,如果一只股票在去年表现差,我们就会认为它在今年也不会好转,因此不愿意进行投资。正是受到上述思维模式的影响,投资者经常犯“追涨杀跌”的错误。回顾2002-2012年间的黄金价格走势,当金价从300美元/盎司涨到1900美元/盎司时,大家预期还会涨到3000美元/盎司,但在短短几个月中,黄金价格就下跌了30%。美国苹果公司的股价如过山车般从2012年初的每股400美元涨到每股700美元左右,又很快跌回每股400美元。国内房价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形,大家总觉得房价只要没有遇上什么大的下调措施,它就会一- 直涨下去。这种想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研究表明资产价格会由于民众抢购而被迅速推高,就像股票或者房产市场,而价格过高后一般会出现大规模的回调。没有基本面支持的投资,一定会面临始料未及的风险,区别只在于时间早晚和跌幅大小。
此外,投资者往往会对刚刚发生的事情给予更多关注,容易忽略长期的历史规律。而事实上.股票市场和投资是有自身规律的。
在1920年之后的七八十年里,美国股市的年化回报率为11%~12%,年化波动率为17%~18%,这意味着回报率在有些年高于12%,有些年又低于12%。如果出现连续几年高于12%的情况,大家预测在今后几年中,美国股市表现可能不会继续好下去。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股市的黄金十年,道琼斯指数从3000点涨到10 000点。当时,有经验的投资者预期之后10年股市的表现很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很多投资者起初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既然股市在过去10年表现优异,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一体化和金融创新,其未来的表现肯定会更好。所以很多基金都把更多的资金投入私募股权基金等高风险的投资产品中。
事实上,到了10年后的2010年,道琼斯指数还是停留在10 000点,而且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期间,甚至跌破了8000点。这说明,即便在过去几年股市表现良好,在今后几年不一定能延续下去,甚至有可能变得很差。2000 2010年10年间美股令人失望的表现,一定程度上是对1990-2000年美股黄金十年的矫正。
和投资者择时有关的,是进出市场的集中度,以及申购和赎回公募基金的集中度。我们通过分析申购和赎回集中度的数据发现,散户投资者的择时能力非常差他们往往是在股市见顶时集中进场申购基金,在股市见底的时候集中撤出,往往在股市即将走弱的时候中购基金,在即将走强的时候赎回基金。
美国学 者研究发现,在世界股票市场中,流人和流出的资金量在时间上并不是平均分配的。比如说,美国投资者在互联网泡沫期间大量买入股票,又在2001-2012年互联网泡沫破火后大量离场中国投资者在2008年上半年大量买人股票,而在2008 -2009年股市上证综指从6 000点跌到I 600点时,大量选择离场。
如果能够确定投资者集中买入和卖出股票的时间,并用交易量加权平均,就可以大致估算出他们的收益。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往往在股市的高点、上市公司估值最高时把大量资金投入股票,而在低点、公司估值最低时将大量资金撤出。所以投资者并没有充分享受到股指上涨中带来的收益。如果用资金流量进行加权平均,就会发现投资者从股票市场获得的真实收益远远低于股票指数的收益。如此说来,股票市场给上市公司而不是投资者创造了价值。这是散户在选择投资时机时需要特别关注和回避的。
散户投资者会通过一些渠道获得信息,但其时效性往往大打折扣,可能滞后一周甚至一个月。 我们知道,信息在刚刚披露时最有价值,但在一两周后,这些消息对投资者可能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有一些坏处。因为此时股票可能已经完成了一轮上涨过程处于高位,如果根据过期的信息买入股票,投资者很可能因股票下跌被牢牢套住。因此,没能挑选合适的时间进人或者退出市场,是散户不能获得很高收益的一个重要原因。回想在2007年股市上证综指上涨到6 000点的时候,也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开户频率最高、开户强度最大的时候; 2012年持续的熊市中,则是A股市场上关户或者销户最密集的阶段。在中国,散户投资者的开户或者销户行为是对未;来股票走势的有效预测,但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只要与他们反向操作就很有可能在中长期中获利。.
作者曾做过很多基于散户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投资策略研究,并且开创了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核心就是利用散户投资者的交易信息帮自己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机构投资者往往不会轻易透露持仓情况,但散户投资者的行为比较容易预测。他们会在得到利好消息后追买一. 只股票,股价也会因此上升,但中长期来看,由于股价过高,其业绩就会相对比较差;而当大家因为利空消息追卖. 只股票时,股价被人为压低了,很多散户因此斩仓出局。但正是因为当时股价过低,投资于股票中长期的业绩反而会相对较好。所以,散户投资者的择时决定有时能给其他投资者带来很多有价值的投资信息。
什么是信息呢?散户投资者可能会把今天的消息、昨天的信息甚至一两个月前的信息当成一则好消息,并借此进行投资。但事实上,只有新的信息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且影响程度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
举一个简单例子,假设某公司在三月份公布的年报中披露去年由千经营不善而出现亏损。在消息公布后,股价往往出现下跌。但到了六月份,如果还有分析师据此判断这家公司不具有投资价值,就会被大家诟病。因此过时的消息可能不会引起股价的波动。从这个角度讲,大家需要了解能非常有效地反映在市场上的、新近出现的信息。
然而,我们发现很多散户投资者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有限。由于他们不是全职进行专业的投资工作,他们获得信息往往是通过读报,看电视,和朋友交流等等。虽然他们有可能获得准确的信息,但在时效性上会大打折扣。比如某公司在一周前发布的利好消息,散户投资者可能在一两周之后才得到,并据此制订投资策略。作者通过研究美国散户投资者的交易记录,发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结果。若某公司公布了利好消息,投资者会在之后一周内大量买入该公司股票,说明市场对于这只股票今后的表现有着正面展望和良好预期。然而我们发现,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的行为在一周之后有显著区别。前者会在利好消息公布后一周之内大量买入该公司的股票。而在一周之后,买入和卖出的比例基本上回到平衡状态。说明机构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程度随时效性降低而减弱。而后者则恰恰相反,他们会在利好消息公布后的-周、两周、一个月甚至五个月中持续买入该公司股票。也就是说,散户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旧信息的影响。
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公司路演以及同公司高管的沟通获得第一手的信息,而散户投资者通过报纸、电视和与朋友交流获得的信息往往是滞后的,而且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传播过程中都会有损失。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发现了两个重要的趋势: 一是散户投资者的信息来源比较集中,二是他们对同样的信息反应趋于同质化。因此,通过观察一些散户的投资策略和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另外一些散户的做法。而这两个趋势也导致了我们下面谈到的“羊群效应”。
因此,虽然每一个散户投资者都在为获得更高的收益进行研究、制订决策,但若将散户投资者视为一个整体,他们的行为倾向是十分一致的。比如我们发现,当有些散户在买入或卖出某只股票时,其他很多散户也在进行同样的操作。因此,如果我们把所有散户看作整体,就会发现,更多时候他们并不是在群体内部进行零和博弈,而是像大的机构投资者一样同其他机构投资者进行交易。这里就会出现所谓的“羊群效应”。
生物学中的羊群效应是指,羊群会在头羊的带领下不假思索地做出相似行为。这种同质化的行为有两点优势,第一,他们可以更快地发现潜在的敌人,第二,他们可以把一些比较弱小的同伴保护在羊群中间。科学家还针对鲦鱼做过一项实验, 发现也存在羊群效应。例如,鱼群会跟随儿条领头鱼一起游动。实验者还发现,即便某些领头鱼因失去鱼头而任意游动,鱼群仍会不假思索地跟随领头鱼一起游动。散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也有类似的倾向:他们通常选择跟随其他散户的步伐。因此,散户的决策过程相对比较简单,不用实地调研,不用挖掘公司基本面信息,只需遵从亲戚朋友及媒体的推荐即可。这就是投资领域中的¥群效应,俗称“跟风”。
这种策略能否赚钱取决于进场和退场时机的把握。散户投资者如果能够在得到消息后较早进入市场购买股票,之后涌入的买盘会;将股价继续推高,形成浮盈;而若能在恰当的时候退出,就可以获得不错的业绩。
但是实际数据显示,散户投资者往往缺乏这种准确把握时机的能力。首先,他们获得的消息时效性较低,其他人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可能早已买人股票并将股价推高。比如,当公司股价在每股10元以下时,一些较早获取信息的机构投资者和散户通过分析认定公司的真正价值在每股12元,于是选择进场。随后进场的资金会将股价继续推高,比如说到每股15元。此时,较早人场的投资者判断这家公司的基本面业绩不足以支撑每股15元的股价,所以选择抛出股票,股价下跌。而根据滞后信息而选择在每股15元进场的散户投资者就被套住。
但如果投资者力量足够强大,有可能在短期内将股价炒到每股17元、18元。虽然公司基本面只能支撑每股12元,但很多选择在15、16、 17元入场的散户仍抱有幻想,认为股价会涨到每股20元甚至25元。就是在这种不现实的幻想驱动下,很多散户会在高位买入估值很高的股票。在2009年创业板刚刚启动的时候,有很多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都在80倍以上。但上市之后,很多公司的业绩反而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于是,那些对未来股价上升抱有幻想、受到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影响而人场的散户投资者,由于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投资机会,被更有水平的投资者、券商、恶意上市的公司所利用,为其撤回资金做了掩护,这也让股票失去了进一步上涨的可能。
研究表明,散户投资者喜欢买人以下几种股票:第: 一类是股价达到历史新高或者新低的股票。究其原因,首先,股价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一类信息,无论是通过报纸、电视还是网络。这些媒体会报道股价的高点和低点,指出哪些股票涨势最好或者跌幅最大,还会报道哪些股票的股价达到了年内的新高或者新低。其次,一只股票出现新高或新低的确能反映出市场投资者对其今后走势的预期,同时会吸引大量散户投资者的关注。
第二类是近期交易量特别大的股票。每只股票由于发行数量和每天交易量的不同,受到机构和散户投资者的关注也有差异。研究数据表明,平时交易量大的股票容易受到散户投资者的关注。这主要体现在散户投资者买入股票的积极性上。但这也引发了鸡和蛋的悖论:是因为投资者过多关注,才使得股票交易量非常大,推动股价创出新高或者新低?还是因为股价创出新高或者新低,或是交易量非常大,才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学者采用了一些统计学方法研究这个现象。研究表明,当股票交易量放大和当股价创出新高或新低后,散户才会开始关注并去大量地交易这些股票。
这里面我们还要谈到一点,投资者在交易股票时有买入和卖出两种选择,而影响他们做出两种决定的因素是不一样的。投资者做出卖出股票的决策比较简单,因为平均来看投资组合中只有两只股票,多的也仅有六只,所以可选择的范围较小。在国内没有融券业务、不能卖空的时候,投资者大都会考虑卖掉赚钱最多的一只股票。
影响投资者买人的因素就复杂得多,国内有超过2000只股票在中国A股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美国的主板市场有7 000 只股票,如果算上海外公司在美国上市的ADR,在美国市场上市交易的股票超过14 000只。对散户投资者来说,在成千上万只股票中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是非常困难的。他们需要事先了解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投资风格以及思维模式,但实际上很多散户并没有做到这点。他们考虑的往往只是那几只曾经听说过的、“熟悉的” 股票。
据我们了解,有些基金经理每天可能会花16个小时进行投资研究。而散户投资者因为忙于工作,每天用于考虑投资策略的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由于时间有限,他们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获取的信息量远远不够。而对于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来讲,信息是影响其投资决定的最重要因素,包括买入股票的种类和时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