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兼并在中国资本市场,甚至整个亚洲资本市场的发生频率,大大低于欧美市场。这里既有资本市场本身发展阶段的原因,也有东亚文化的影响。
文化,或者企业文化,在很多读者心中是虚无缥缈之物,好像玄而又玄。但是,只有在亲身经历了企业文化的碰撞之后,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对家企业的重要性和企业文化对于收购和兼并的挑战。
作者曾经亲身经历日本野村证券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收购破产的美国雷曼兄弟亚洲业务的过程,这让作者亲身体会到文化整合的困难和完成收购兼并交易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野村收购雷曼是一宗非常复杂的交易,但从其他一些 角度来说,这宗交易和其他许多收购兼并交易相比,其实已经简单了很多。无论读者如何解读,作者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说收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持久的,在各方面都有非常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收购过程中,作者想特别强调的是过度自信对于收购方高管的影响。因为公司高管对于某些战略目标的强烈渴望,收购决策过程中很多明显的不匹配被故意忽略了。与此同时,这个案例也明显地展示了华尔街高管在个人财富和股东责任、短期收益和企业长期发展之间的选择。从某些角度来说,公司高管的自私和贪婪,对于股东的每一次重大损失和金融市场的危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或者间接的责任。在宏伟的愿景和逐利的银行家的撮合下,就有了以下金融行业收购兼并的一个经典失败案例。
自从经历了2008金融危机,美国券商雷曼兄弟一下 子变得非常有名。雷曼兄弟是美国最老的券商之一,历史上一直是以固定收益债券的承销和交易作为其主要业务。2008年申请破产前,雷曼兄弟是美国排名前五的一线投资银行,在2008年9月申请破产后,一夜之间整个公司的股价就变得一文不值了。
雷曼的文化是一个竞争的文化。公司的CEO叫富尔德(DickFuld),他在公司工作了30年,性格强势,在公司里的绰号叫“大猩猩”。他醉心于摔跤,是一个非常激进的摔跤运动员。他对于婚姻、社交礼仪、着装和健身有着很严格的讲究。所以在公司里面,每次员I.知道要跟富尔德见面,一定 会穿上最漂亮的西装,打上最贵的领带,表现得仪表堂堂。
富尔德强势和自负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雷曼的企业文化和风格。在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美国券商贝尔斯登的倒闭,其实已经给当时显露颓势的美国证券市场敲响了警钟。但在贝尔斯登倒闭后,雷曼兄弟在富尔德的带领下非但不加强风险管理,反而还以估值便宜为理由,加仓了不少贝尔斯登变卖出来的一些资产,也就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所谓的“有毒资产"。结果,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全球信用市场的流动性枯竭,雷曼持有的资产大幅度缩水,融资渠道又被堵死,结果只好申请破产保护。
作者清楚地记得雷曼破产是个星期一,星期天的时候我们全家还在新搬进的公寓里开了一个盛大的乔迁派队,当时在场的众多雷曼兄弟的员工里,没有一个人会想到第二天公司就破产了。因此,说到企业员工对于公司真实情况的缺乏了解和对企业的过度自信和盲目忠诚,作者本人也算是深有体会。
再讲讲野村,野村是日本历史最悠久也是影响力最大的证券公司。无论从市场份额还是从市场的领先地位,野村都是日本最成功的证券公司。由于日本房地产、股市泡沫的破裂和日本人口严重老龄化的趋势,日本的经济在过去20年经历了“失落的20年”。 野村在此过程中也受到日本股市一蹶不振和日本企业在全球进展乏力的影响,因此在过去20年间一直寻求转型,希望进一步地市场化和国际化,将野村证券转型为在全球领先的金融机构。
其实野村的这种决心在过去20多年里一直存在,也进行了多次尝试。它在80年代就在海外扩张了一次,90年代又通过收购海外券商在美国扩张了一次,2005年左右在海外再次扩张。不幸的是,过去三次扩张都是以失败告终。不少曾经在美国为野村证券工作过员工都表示,很难在日本企业里工作。无独有偶,国内很多在日资企业里工作的员I,也感到日本的企业文化很难融入。由此看来,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至少是不亚于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冲突。
到了雷曼兄弟破产的时候,野村证券觉得自己碰上了几十年一遇的机会,决定和英国老牌银行巴克菜银行竞购雷曼的亚洲资产。巴克莱银行是英国最大的银行之一,是一个多元化的全球领先的银行,但是在金融危机里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巴克莱银行在和野村证券竞购雷曼的时候,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它在雷曼兄弟破产的时候,已经成功地收购了雷曼兄弟的美国资产,也是雷曼兄弟最核心和最有价值的部分。因此,对巴克莱银行而言,收购雷曼兄弟的全球业务是一个非常自然和有效率的业务拓展。另外,作为一家英国银行,巴克莱和雷曼同属英美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可能不会像野村和雷曼之间的文化冲突那样不可调和。
那么,雷曼兄弟的高管为什么把雷曼卖给野村而没有卖给看起来更合适的收购方一英国的巴克 莱银行呢?收购的三方在一个周未内进行了72个小时的紧张谈判,巴克策银行决定出价1亿美元,野村证券则出价2亿美元,最后雷曼兄弟亚洲的高管决定把公司卖给野村证券。虽然野村出价比巴克菜银行高出1亿美元,但是1亿美元对于投资银行来讲不算什么,在年最好的时候,公司几位高管的薪酬加在一起也有1亿美元了。那为什么雷曼兄弟的高管最终选择野村证券呢?
外界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野村“利诱”了雷曼的高管。野村证券对雷曼兄弟的高管提供了以2007年历史上投资银行最高业绩的奖金薪酬为基准的两年到三年的奖金保证,也就是说,野村证券愿意为不确定的收购后果事先支付数亿美元的成本,而巴克莱银行不愿意做这个承诺。摆在桌上的现金实在太诱人太有说服力了,雷曼兄弟的高管很难在如此诱人的条件下更多地考虑公司的存亡或者企业的长期价值。自然地,在收购之后,野村证券的人员成本大幅上涨:在收购完成后的第一个财政季度,野村证券的人员成本骤升了5亿美元。
有人会说,雷曼兄弟的高管可能对收购后的文化传统没有准备吧。作者觉得这样的看法太低估投资银行家了。目前各家全球性的投行,都有许多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的银行家,他们不会想不到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且野村证券这边的收购操刀手是渡部贤一。他毕业于哈佛商学院,是野村证券的终身雇员,热爱歌剧,信仰禅宗,对国际文化秉持一种非常 开放的心态。此外,雷曼兄弟在日本的很多同事,早先就是从野村证券跳槽到雷曼的,不可能不了解野村证券。例如,作者在雷曼的日本搭档早先就是从野村证券加入的雷曼,在雷曼被野村收购一个星期之后,他就辞职了。他知道在野村证券这个文化里面,这种离弃过野村证券的员工在合并后的企业里,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中国投资者往往抱怨公司高管只考虑自己利益,而忽视股东的利益。其实在上市公司的一系列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和董事会、董事会和高管、高管和投资银行家)之间,受托的那方(董事会、高管、投资银行家)一定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和管理上的便利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公司治理越是涣散的地方,这种趋势就越是明显。中国A股市场是这样,美国股市也不例外。公司的高管做出很多重大决定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股东,不是员工,也不是公司的价值,而是自身的利益。这种贪婪的企业文化早在20年前的《门口的野蛮人》和《说谎者的扑克牌》书里,就破描绘得清清楚楚了。监管者要做的是制定清晰的法律,并尽可能地限制公司高管损人利己的行为。而广大的散户投资者,所能做好的最重要的事,是看好自己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