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佛山制造业迎来历史性“新道赶超”机会
“对佛山来说,数字化转型是一篇极其难做的文章,如果做成了,也是一篇极其出彩的文章。”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管清友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提出数字化变革将为佛山制造业提供历史性的“新道赶超”机会,如果佛山能抓住这个机会,就能在新一轮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管院长也提醒,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企业成熟的管理经验可能是数字化变革的障碍之一。但从全球产业发展角度来说,顺德乃至佛山企业在特定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无人区”,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案例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也需要敢于试错。
管院长建议,杭州在物联网、产业互联网上的优势,能为佛山制造的转型提供数字化技术基础,佛山和杭州可以通过政府先行,密切企业间合作,共同探索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城市群间双城携手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以下为采访实录整理)
抓住新道超车机遇,实现在城市竞争中率先突围
南方日报:你如何看待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管清友:放眼全球,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以制造业为基础。中国经历了产业升级,制造业立国的目标是不会变的。面对竞争,中国还是要抓实体经济、抓制造业升级。
佛山制造业基础发达,经过40多年的积累取得很大的成就,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制造业企业,世界500强企业都有两家,是中国的家电之都。那么下一步佛山制造业怎么走?这确实是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另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制造业带来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范式正演变成为新一轮变革的焦点。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从产业数字化,这都是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赛道,我国目前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了31.7万亿,占GDP的超30%。从行业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新的赛道;从技术演进角度,是一个相对确定的技术方向;从应用场景来讲,许多新技术已经有了成熟的应用场景。比如重庆的两江新区以长安汽车智能升级改造为起点,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智能产业体系的生成。
对佛山来讲也是如此,要实现城市的整体飞跃,在全国甚至全球领先,就需要不停地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商业模式的改进、技术的创新突破。
因此,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以及中国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佛山数字化转型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也是一篇极其难做的大文章,当然这篇文章如果做好了、做成了,也是一篇极其出彩的文章。数字化变革将为佛山制造业提供历史性的“新道赶超”机会。
南方日报:从城市竞合的角度来说,做好数字化转型这篇文章对佛山有哪些意义?
管清友:佛山的制造业发展现在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一是对一流人才的吸引力有限,毕竟制造业的工资水平跟互联网企业有很大差距。二是企业利润比较低,虽然每年相对稳定,但赚的是辛苦钱,这就是做制造业的难处。
这些年大家也在反思,为什么佛山错过了消费互联网的机会?这其实也跟我们的制造业基础比较发达有关系,因为有了发展惯性,转变思维并不容易。
放眼全国,很多和佛山经济体量差不多的城市是抓住某个时机一跃而上的,比如郑州发挥交通节点城市的优势,合肥和西安拥有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苏州利用上海的创新外溢效应发展制造业。如果佛山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会,在各大城市中率先突围,那佛山就能在新一轮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南方日报:数字化转型对佛山的企业来说又有哪些机遇?
管清友:以家电企业为例,虽然包括美的、格力、海尔三家中国家电企业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巨头,每年维持相对高速的增长已经很困难。不止家电行业,佛山很多制造业领域都有类似这样的企业。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通道。认识了趋势后,企业还要舍得投资,尤其是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投资不一定管用,但不投资肯定不管用。必须要持续的投资。以美的为例,从2012持续9年投入超过120亿元,尽管已经有7000多人的研发队伍,但还在深入布局研发力量,拓展B端业务,提升市场占有率,才能维持高速度的增长。
b端业务对技术创新的属性要求更高,技术的研发投入不可或缺,从企业到政府都要重视科技创新引领。在政府的支持,有些中小微企业在它们的细分领域中,也就能够相对全国乃至全球其他竞争对手更早赢得弯道超车或者换道超车的机会。
充分利用广深核心科研资源,鼓励创新敢于试错
南方日报: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投入产出比是企业最关注的一个焦点,你认为该如何进行衡量?
管清友:在目前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净投入期。检验投入产出比不能放在短时间的纬度内,要至少拉长至10年为一个周期去衡量,总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可以比企业原有的生产和管理增式获得更高的增长率及更高盈利水平。
但相比计算投入产出比,在数字化转型中,管理模式流程的再造对企业挑战更大。企业在成长发展中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生产管理经验,在数字化浪潮下,企业成熟的管理经验可能是数字化变革的障碍之一。 打个比方,管理制造工人和管理科学家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对企业来说这一改革比单纯的研发投入更难。
从全球产业发展角度来说,顺德乃至佛山企业在特定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无人区”,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案例可以借鉴,需要企业自行探索,也需要佛山政府辅助企业进行个性化的智能升级,给予从升级路径,技术支持到金融支持一系列的帮助。
南方日报:企业是数字化转型的主体,佛山要帮助其走好这关键一步,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管清友:数字化是跨领域的创新,科研力量是未来数字化的基础,因此除了税收奖励等资金支持外,佛山要加大科研平台搭建、科技生态环境构建的力度,以宽广的胸怀、坚定的决心和丰富的资源支持引入大院大所,搭建好产学研合作平台,补齐科研资源这一短板,这也是未来10年至20年间佛山能否实现飞跃的关键。在引入大院大所方面,江苏昆山、山东青岛的魄力和经验都值得借鉴。在引入大院大所打下基础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广佛同城的优势,用好用足广深地区科研资源。这时不能仅盯着广深科研资源的外溢效应,而是要充分利用其核心科研资源,否则只能处于边缘。
其次要集中解决的是人才问题。进一步加大人才政策力度,探索创新的人才落户制度,加快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扩容,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第三是政府服务水平的适配与升级。数字化浪潮下,营商环境不仅涉及政务服务、社会治安等方面,还有政府的工业服务水平。如何确保引入的科研院所、搭建的数字化平台与企业需求能进行更好的衔接,需要提升公职人员对数字化的理解,持续培养专业型的人才提供专业的服务对接。
促进产业优势互补,加强与杭州合作互赢
南方日报:包括佛山在内,当前越来越多城市明确提出数字化转型目标,你认为佛山是否有突围的路径?
管清友:我认为佛山可通过城市合作间合作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杭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杭州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受益者,2020年全年GDP超过1.6万亿元,数字经济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但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个巨大问题,城市产业“向虚而虚”,产业面临空心化。相比制造业的宽广辐射面,互联网行业具有天然的垄断性,资源明显集中在头部企业。
因此 从产业结构互补的角度出发,佛山与杭州的合作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杭州在物联网、产业互联网上的优势,能为佛山制造的转型提供数字化技术基础。而佛山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则可补上杭州的实业短板。
城市间的合作模式也可进一步创新,可借鉴苏州和上海的沪苏同城模式,在产业、物流、人才流动上探索新的同城机制,通过政府层面的框架协议合作,推动两地企业的密切合作,成为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城市群间跨省合作的先行者。
南方日报:数字化转型同样需要金融的支持,你认为佛山应如何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管清友:佛山的优势是民间资本多,企业积累了不少财富,港股加A股上市企业有近60家。因此,佛山应该以资本撬动技术的方式,来强化技术投资。不少佛山企业目前仍以制造业思维在做投资,追求保底,这也容易造成路径依赖。佛山可以做“金主”,用资本投资外部专业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去进行创投行为。佛山政府也可主导建立一些平台,盯准新技术,通过政府的引导与服务帮助佛山制造引入更多的优质资本的好项目。
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青岛的模式值得佛山借鉴。青岛已连续三年举办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每年邀请上百位金融行业专家、机构等参会,使创投风投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驱动科技创新。佛山可参考举办此类大会,通过引入“外脑”或更多资本机构,以虚带实,持续推进资本和产业的对接,营造好投资环境,进一步推动创新氛围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