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到安吉丽娜·朱莉的乳房。她最终选择了在没有患病的情况下主动切除。其实像她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是少数派。大部分人面临这种情境是不会切除的。
因为“小概率幻想症”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没错,包括你我。这是一个梦幻级的症状——大部分时候,它像你青春期脸上的痘痘一样调皮。而某些特定时候,它却可能如同饥渴的癌细胞一样致命。
如果你想在投资的路上走得更远,你需要了解它,觉知它,疗愈它。它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是因为它的四个根基异常牢固。
根基一,潜意识里,每个人都认定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所以,虽然课堂上学“大数定理”时津津有味,但一到了现实中,每个人都把自己放到了“小数定理”里面。
“我怎么会跟他一样?”每个人都这么想。每个人都承认现实是残酷的,但每个人又似乎都倾向于相信现实的残酷只是对别人的。殊不知,在别人的眼里,自己也正是“别人”。
根基二,我们从小就在宣扬奇迹的舆论环境里长大。所谓奇迹,本质上就是小概率事件。过度的奇迹式宣传使得我们对小概率事件的认知发生了偏差。“我们要不服输,我们要相信奇迹,我们要创造奇迹!”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一些人甚至忘记自然界和社会界的基本规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童年时,我们需要相信圣诞老人、超人和蜘蛛侠。他们是我们温暖而充满正义感的世界的一部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进入社会之后,我们需要去童话化,去奇迹化。我们需要扎扎实实地做事情,不渴望奇迹。尤其在投资领域,我们所获得的一切,需要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假设上,就是不假设自己比别人聪明,不假设自己比别人幸运。因为,如果你的投资决策建立在上述假设上,那你就是在流沙之上盖房子。
根基三,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这一点已经被无数心理学家的实验所证明。
在一项涉及大学生的试验中,试验对象被问及他们自己和室友的将来会有怎样的结果。他们一般都认为自己的未来会很美好,想象着自己的将来会事业有成、婚姻幸福、身体健康……然而,当让他们猜想室友的未来时,他们的回应就实际得多了:酗酒成瘾、罹患疾病、婚姻破裂……遭遇其他各种人生不幸的可能性比自己大多了。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指出,这种过度自信的倾向在投资者中表现得尤为强烈。与其他大多数人相比,投资者往往更能夸大自己的技能技巧,更会否认机会、运气的作用。他们会高估自己的知识水平,低估有关风险,夸大自己控制事态的能力。
根基四,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运气过度自信。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明明中六合彩是一个典型的小概率事件,但每天仍有成千上万的人趋之若鹜。
因为这四个根基直接根植于我们与生俱来的人性之中,“小概率幻想症”简直就成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