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的产生,首先需要有新事物的出现。无论是郁金香、铁路、电子管,还是互联网,泡沫的诞生往往和一种新事物、新产品或者新技术相连。出现了新的技术,人们就很难用传统的方法或者维度来评价,就有可能出现泡沫。正是因为人们难以用传统的理念来解释,泡沫才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其神秘性,而这无疑会激发更高的投机热情。投资者希望获得高收益,又不愿意了解或承受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这样一种天真而美好的愿望,往往就为泡沫形成铺了路。
除去技术创新之外,经济模式的创新和金融的创新是又一种难以用传统经济理论或者市场规律来解释的事物。无论是南海公司提出的西印度洋奴隶贸易、日本经济腾飞过程中企业和银行之间形成的不透明的金融控股集团的经营模式,还是美国房地产危机中的“金融创新可以帮助每个家庭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的口号,新的金融产品、金融理念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有可能引发泡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效果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验证,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带来的泡沫往往比仅仅由新技术带来的泡沫的持续时间还要长,造成的危害还要大。
《庄子》有云:“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其实很多金融创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任何一个危机的背后无一例外都伴随着史无前例的流动性。因为流动性如此之大,钱多到了让任何安全资产的回报都低得让投资者不愿意接受(比如美国国债利率和中国的银行储蓄利率)。投资者为了追逐让他们更满意的高收益,就不得不寻求其他的投资机会。在对收益的追逐过程中,人的贪婪就压倒了人的恐惧,驱使着投资者卷入一次又一次的市场波动之中。荷兰的郁金香危机、英国南海危机、铁路危机、史上历次房地产危机背后,无一例外都伴随着火量的货币流动。根据经济学家的实验表明,如果股票总价值是一个定数,那么参与实验的钱越多,整个实验市场里面的钱流动性就越充分,实验市场里泡沫形成的规模就越大。
很多泡沫都伴随着新鲜事物的出现而诞生,而媒体传播往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报纸的发行在19世纪40年代推动了英国铁路泡沫,互联网信息传播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全球的互联网泡沫。这些泡沫的产生都是因为消息得以通过新的媒体方式在人群之中迅速地传播。邮船、报纸、电话、互联网、微博与微信,无数倍地放大了资本市场的魔力和赚钱效应,把很多很傻很天真的投资者卷入了一场又一场的疯狂游戏之中。
经济学家在实验室的实验表明,泡沫的规模还和投资者的投资经验有关。如果我们招一些从来没有交易过的人去进行交易,资产价格可能会严重偏离资产的真正价值。另外,如果我们找.些之前有过类似交易实验的人来参加这个实验的话,则泡沫出现的时间要早,而泡沫的规模要小。如果我们找一些参加过很多次这个实验的人再次参加这个实验,那么实验市场里就根本不会出现泡沫。因为投资者之前的经历会帮助他识别市场出现泡沫的苗头,相应地调整自己的交易决策从而避免了泡沫的积聚。
那么为什么有经验的投资者会导致泡沫出现的时间更早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它的精神就是博弈论。如果我告诉你2015年中国的房地产会崩盘,你会怎么样?你肯定不会等到2015年再去卖房子,而在2014年的时候就开始卖。别人一看我卖房子,他们也去卖,这样一来巨大的卖盘可能会直接导致泡沫的破裂。所以泡沫形成和破裂一定不可能给出时间表。一旦给出了时间表,泡沫破灭的速度- .定 会比时间表上的破灭速度要快,要猛烈。另外,如果投资者多次参加过这个实验,由于大家都有了之前的泡沫经历,投资决策就变得更加理性和谨慎,市场上就儿乎没有泡沫出现了。
另外,根据美国学者对美国投资者的研究发现,在过去几十年里,那些经历过金融危机和投资失败的投资者在投资时总会更慎重一些,他们不太愿意参与今后市场中再次发生的泡沫和危机。他们在今后的投资中对于高风险的资产和高风险的股票也会相对比较回避。研究还发现投资者过去经历的泡沫规模越大,他们在今后的投资过程中就越审慎。另外,泡沫和危机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弱。这一点和我们在投资者行为一章中谈到的人类记忆的短期性和不对称性也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投资者的构成和经验对市场的稳定性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什么泡沫会比较容易在更为年轻的经济体里出现?大的泡沫经常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经济体之后形成。这些市场里往往有很多比较年轻的、对资本市场没什么经验的投资者。亚洲金融市场之所以经常会经历大的波动一定程度上也与其发展历史较短、投资者较年轻、缺乏经验有关系。
我们还通过本章里的诸多案例看到,每-次泡沫背后都离不开政府的推手:无论是泡沫背后泛滥的流动性,还是政府直接参与或者促成和鼓励泡沫的形成,或者是政府为市场中的投机行为提供隐性的担保,都是政府对于泡沫形成该负的责任。郁金香危机中政府为投资者提供的宣布郁金香合同无效的保险;南海危机中政府收受贿赂和南海公司沆瀣一气推高南海公司的股价;政府和议会在英国铁路发展中的推波助澜和某些政府官员自私地利用泡沫敛取巨额财富:日本房地产危机中政府和大财团之间的权钱交易;美联储出台直接导致美国房地产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欧洲国家在挽救本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过程中无意间把自已从救助者变成了被救助者。有些时候正是因为政府积极的政策,把经济一次又一次地推上了波峰,然后又很无奈地落入了一个个波谷。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所说,“通向奴役之路往往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可惜的是,经历了这么多的挫折,各国政府似乎仍然过度自信,仍然煞有介事地积极f预经济和市场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