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3月10日,香港主板有1728家上市公司,创业板有272家上市公司,两市总市值加起来有266,380亿元。那么从如此庞大的市场中,要找到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呢?
第一、可以从估值折价溢价的角度思考
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样的一个上市公司,即便同股同权,在港股上市的股票相较于A股市场,也有一定的折价,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因为A、港两股独特的市场环境所决定的,比如在A股可以有额外的打新收益、更充足的市场流动性等等。
恒生指数服务公司,将这些AH两地上市公司收编起来,作为成分股,做了一个叫做“恒生AH股溢价指数”,恒生AH股溢价指数根据纳入指数计算的成分股的A股及H股的流通市值,计算出A股相对H股的加权平均溢价(或折让)。指数越高,代表A股相对H股越贵(溢价越高),反之,指数越低,代表A股相对H股越便宜。
第二、可以从寻找稀缺港股上市公司的角度去思考
就像港股通(沪)开通之后,北上进入内地市场的资金,比较偏爱于购买A股市场独有上市公司:贵州茅台、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等等。从内地去往香港的资金,也会寻找稀缺的优质港股上市企业。最典型的就是“腾讯控股”,作为中国互联网龙头企业,腾讯虽然高达 20000 亿港币的市值,但是微信、王者荣耀等现象级产品的不断出现,帮助腾讯公司连续几年都保持营收增速,市值不断突破新高。
同样的稀缺互联网上市公司,例如“美图秀秀”,或者,快消品企业“周黑鸭”都选择在港股上市,这些深耕内地,快速增长的港股上市公司都值得关注。
第三、壳资源价值也是一个独特的角度
虽然,相较于A股的上市审核制度,港股市场更倾向于注册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港股的壳公司就没有价值。2016年,A股壳交易规模平均是89.5亿人民币,而港股市场是11.6亿元。
云锋金融董事总经理谢勤发曾经以《香港上市公司收购实战案例》为题进行过主题分享,其中就提到内地公司要在香港市场买壳的原因。
首先,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成熟市场,在港股上市有助于内地发行人建立国际化运作平台,在外汇管制的大背景下也有利于公司后续融资进行国际并购。
其次,尽管港股上市难度远小于A股,但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也要经历公司架构重组、保荐人选择、境内审批、申请、聆讯等环节,至少需要两至三年时间。若企业不愿等待,买壳便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在港股市场,如果IPO后跌破发行价,会极大地影响股票的流动性,为日后融资制造难题。而与IPO相比,壳公司因为上市时间长,股东分散,交投相对活跃,也比较容易保持流动性。
第四、从自己身边使用的产品入手
富达基金曾经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就非常推崇,从自己身边热卖的产品,去挖掘优秀的上市公司。因为,一家公司所有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都会体现在面对市场的产品上,产品好的上市公司,无论是研发还是管理上,一定都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