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基金经理的实际绩效总是令人失望?为什么证券公司分析师的那些推荐结果总是偏离实际?为什么在市场中投资专家会如此轻易地输给普通投资者?如果深入考虑一下这些问题,就会发现这都是金融理论的核心概念——效率市场假说在起作用。
我们先回顾一下股价是如何决定的:从理论上来讲,股票的理论价格是通过DCF法进行计算的。虽然DCF法只是纸上谈兵,但在理论上,正确的股价就是使用贴现率对公司未来利润总和进行折现后的现值。
下面,我们不妨更简单点,单纯从物理角度来看看股价是如何决定的。
在股票市场中,卖方希望尽量抬高股价,买方则希望压低股价,当双方提出的价格恰巧达成一致时,买卖就会成交,这样一来,股价就确定了。
假设某人想以500日元的价格抛售股票,另一个人想以400日元的价格吃进股票,在这种情况下,买卖双方是不会成交的。但是,如果买卖双方各退一步,比如:卖方让价到450日元,买方提价到450日元,则买卖双方就可以达成一致,买卖也就此成交,这时的股价就确定为450日元。
我们需要清楚一点,参与股市的投资者大都是专家。股价之所以能够被确定,就是因为卖方的投资专家认为“能以这么高的价格卖出这只股票,真太幸运了”,而买方的投资专家认为“能以这么低的价格买入这么有潜力的股票,真是太幸运了”,双方都觉得自己占到了便宜。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股价自然会发生浮动,要么上扬,要么下跌。此时,就可以证明究竟哪方是专家哪方是傻瓜。也就是说,从价格的决定机制来看,两名投资专家达成一致的前提,就是其中一方注定要成为傻瓜。
在这样一种市场运行机制下,投资专家们会绞尽脑汁,全力以赴地投身到近乎惨烈的市场竞争中。结果,股价总能保持在一个不高不低的稳定范围内。在金融专业术语中,将这种按照“正常价格”进行交易的状态称为“有效”。
那么,为什么投资专家预测的股价总是偏离实际呢?这并不是由于投资专家的无能造成的。实际上,事实恰恰相反。
这些投资专家都是以优异成绩从顶尖商学院或-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堪称“精英中的精英”。由于他们在市场中展开近乎惨烈的竞争,导致市场效率不断提高。这样一来,投资越来越像掷硬币,逐渐变成了受运气支配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