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贴现未来现金流,贴现现金流模型法可以确定公允的公司价值。按照这个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公司的权益价值和企业价值取决于它未来的现金流及其合理的贴现率。由于这个模型的有些部分是建立于莫迪利亚尼-米勒理论(它在实践中是有问题的),所以,要选择一个不同的路径来确定这个贴现因子。
依据所用方法的不同,计算的结果要么是整个公司的价值(即负债和权益的公允价值),要么直接是股东权益的公允价值(它与股票的投资有特别的相关性)。
在贴现现金流估值的框架里,被估企业的现金流一般被详细规划为5~10年的时间段,而且此后,通常假设以一个不变的速率增长,由此,求出终值。这样求出的价值由两部分构成:规划期的现值及其相关的终值。如果存在非经营性资产(如未用资产)或大额(净)库存现金,那么,它们常常被算作最后的价值(不会对现金流产生影响)。
成熟的贴现现金流模型法分为下述几种具体的方法。
权益法
实体法
调整现值法
这些方法的区别在于所用的现金流类型和贴现率。不过,每种方法都能达到相同的结果,至少理论上如此。就原则而论,企业价值取决于其现金流的贴现率以及下述的计算架构:
公司价值=现金流/1+r+现佥流/1+r+...+现金流/1+r
t代表时间段,,代表调整过风险的利率(即贴现因子)。不同的方法将在下面了以介绍和比较。在这个基础之上,还会详细讨论单个具体方法,但把焦点放在作者青睐的权益法上。
实体法和调整现值法用于确定总体公司价值(即负债价值和股东权益价值),而权益法则用于直接确定合理的股东权益价值。实体法和调整现值法的结果被称作企业价值(EV)。
企业价值=股东权益价值+净负债价值
为了获得特别有意义的股东权益价值,可把这个等式变换一下:
股东权益价值=企业价值-净负债价值
为了计算整体企业价值,需要考虑所有资金提供方的现金流。特别是金融负债的利息必须加回到现金流里,因为它是属于债权人的现金流。由于包含了所有资金提供方的现金流,不同资金提供方的资金成本都要按照它们所占比例予以考虑。实体法和调整现值法是采用资金平均成本(WACC)贴现相关的现金流。
原则上,调整现值法使用了与实体法类似的方法,即贴现所有资金提供方的现金流。它们的差异在于税收影响的考量。实体法以资金成本的方式包含了负债的税收优惠,而调整现值法则以未来税收节省额现值的方式(所谓的“税盾效应”)考量税收优惠。
在这种情形下,整体企业价值取决于现金流的现值和相关税盾效应的价值。乍一看,这种方法似乎复杂,但它的优势在于使用负债的优惠效果,可直接通过税盾效应的方式予以量化。同时,权益法仅仅考虑股东享用的现金流,并用一个适当的权益成本予以贴现。由此所得的结果直接就是股东权益价值。然后,再用发行在外的股份数,除以这个结果,就是每股公允价值。
开始,贴现现金流模型的多样性会使人感到迷惑,但它却有自己的优势:它可以根据估值的具体情况,提供几个可供选择的计算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重要的估值方法,下几节将会分别对它们予以介绍,而且,除了辅以实例说明外,还做了一些逻辑和经济的关联。
表给出了各个方法的一个初步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