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地方政府出于各种考虑而对当地金融业采取的保护措施,影响了金融机构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甚至使得某些金融机构享有过多的“政策”优势。另一方面,金融宏观监管尚有真空地带,个别金融机构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时有发生,却屡禁不止,更无从谈起防范风险的目标。除此之外,一些金融机构的自身内控措施有待加强,权利制约失衡、制度建设滞后,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况依然存在,增大了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1.政策的意外冲击
政策的意外转向往往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最关键因素之一,系统性风险出现的时刻往往是政策逆转的时刻。过度繁荣后,资产价格过高、债务过度,为抑制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开始转向,开始从宽松向中性甚至紧缩转换,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资金供给的减少和流动性紧缺,资产价格大幅下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系统性恶化,金融机构普遍进行缩表并减少资金融出,最终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
2.制度不适宜性
金融制度是金融市场功能发挥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制度不能满足金融机构业务开展和金融市场运行的要求时,就成为制约金融体系发展的要素,并由此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这种不适应既可能来自于创新(改革)滞后也可能来自于创新(改革)超前。1992年英镑危机缘于英镑高估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亚洲金融危机中,同样是由于汇率制度问题引致货币危机。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一些研究。认为,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是系统性风险产生的重大制度原因,而盯市价的会计准则则在金融风险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激烈的市场竞争经济环境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环境已经日新月异、飞速变化。在这个进程中,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也不断显现出来,由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并未形成,大量的社会资金被金融机构的账面投资回报率吸引而涌入。在现有市场准入标准较低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情况,各地金融机构的增长突飞猛进。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给金融风险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有待提高的会计素质
从总体上看,我国金融机构会计人员的学识水平、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个别工作人员的学识水平、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等仍需加强和提高。从金融机构风险产生的原因看,人员素质因素不可忽视。实际上,许多风险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会计人员的工作有关联。
5.需要改进的会计手段
这里所说的会计运作手段,一方面表现在如何优化会计核算的监督制度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如何改善和深化会计电算化的形运用上。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要求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账务信息记录和核算反映上面,还应该具备总结、分析、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