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对企业进行内在价值评估的唯一指标就是市盈率或者说本益比,因为我明白,无论采用什么估值模型,最终都可以落实到市盈率这个指标上面,只不过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
炒股人基本上都知道市盈率是怎么一回事,目前来说,交易系统揭示的市盈率(实质是本益比)倍数,表示当前的投资需要几年收回本金的年数,市盈率倍数高表示市场估值高,市盈率倍数低表示市场估值低,这是个约定俗成的名词或者说指标,也有人用本益比来表达。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人士约定俗成市盈率与本益比是同义词,代表的是同一个指标。
目前市盈率计算公式为:市场价/每股净利润=市盈率(倍)。
本益比计算公式为:市场价/每股净利润=本益比(倍)。
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指标,且互为相反,所以说,这是约定俗成的谬误。
市盈率,市盈率的全称叫做“市价盈利率”,其含义是市场价买进的股票相对于每股净利润的收益率或者说盈利率为多少?所以,其适合的计算公式为:每股净利润/市场价*100%=市盈率%。
A股票,买进的市场价是5元,每股净利润为1元,那么市盈率=1/5*100%=20%。
B股票,买进的市场价是10元,每股净利润为1元,那么市盈率=1/10*100%=10%。
C股票,买进的市场价是20元,每股净利润为1元,那么市盈率=1/20*100%=5%。
如此,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见,A股票的市盈率是20%,其收益率为20%,C股票的市盈率是5%,其收益率为5%。股价越高意味着收益率或者说盈利率越低,而不是相反。
本益比,本益比的全称叫做“本金收益比”,就是指投入的本金相对于每股净利润之比例,其代表的含义是你的投入多少年可以收回本金,其适合的计算公式为:市场价/每股净利润=本益比(倍)。
A股票,买进的市场价是5元,每股净利润为1元,那么本益比=5/1=5倍。
B股票,买进的市场价是10元,每股净利润为1元,那么本益比=10/1=10倍。
C股票,买进的市场价是20元,每股净利润为1元,那么本益比=20/1=20倍。
呵呵,所以说,假如你去认真起来,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础理论上面,谬误的例子是比比皆是,正所谓:谎言说了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实际上是约定俗成的真理。
闲着也是闲着,继续扯市盈率与本益比之谬误问题。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无意改变市盈率这个约定俗成的指标名称或者说含义,因为这本来就是个无所谓的东东,只要参与各方都明白这个含义,那么就无所谓的。比如说男人女人的名称定义问题,假如人类一开始把现在的男人定义为女人,把现在的女人定义为男人,同样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假如你想一下子改变这个定义,反而会造成定义的混乱。当然,既然有人认为我在钻牛角尖,那么就继续说一下这个问题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钻一下牛角尖也不伤什么大雅的嘛。在这里,无非就是想说明一个观点:口口相传、约定俗成的东东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也有人说,教科书上就是那样说的,教科书上的东东就是真理,不容怀疑!呵呵,真的如此吗?假如真的如此,那么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依然是平的,太阳是围绕地球转的。人类需要质疑,质疑让人进化!
以我的理解来说,在证券市场揭示市场价是否合理或者说相对高低的指标有三个,1,市盈率;2,本益比;3,市净率;其中市盈率与本益比之间的关系为互为倒数,具体的含义及计算公式如下:
一,市盈率,市盈率的全称叫做“市价盈利率”,其含义是市场价相对于每股净利润之间的盈利比率,揭示投资标的的年收益率或者说年盈利率为多少个百分点,其适合的计算公式为:每股净利润/市场价*100%=市盈率%。一般情况下,这个指标越高就意味着投资回报越高。
二,本益比,本益比的全称叫做“本金收益比”,其含义是指市场价(投资本金)相对于每股净利润之比例倍(年)数,揭示这一笔投资多少年可以收回本金,其计算公式为:市场价/每股净利润=本益比(倍)。一般情况下,这个指标越低意味着投资回报越高。
三,市净率,市净率的全称叫做“市价净资产比率”,其含义是指市场价与净资产之间的比率关系,用倍数来表示,揭示市场交易价与企业净资产之间的折价溢价情况。其计算公式为:市场价/净资产=市净率(倍)。一般情况下,这个指标越低意味着溢价率越低,同时也意味着更安全。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见,本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可以通过三个不同的指标来显示投资标的是否物有所值,而且可以让市盈率这个指标揭示当前市场价的年回报率或者说年收益率,犹如债券买卖所显示的利率指标一目了然。但是,约定俗成的说法把本来应该放市盈率指标的瓶子装了本益比的东东,导致市场上少了一个相应的指标。
比如说民生银行一季度实现每股净利润0.34元,假如全年的业绩等于*4,今年的每股净利润为1.36元,今天收盘价6.72元,那么交易系统揭示的市盈率为20.24%,意味着按照这个价格买入,在未来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年回报率为20.24%。
比如说恒顺醋业一季度实现每股净利润0.036元,假如全年的业绩等于*4,今年的每股净利润为0.144元,今天收盘价13.60元,那么交易系统揭示的市盈率为1.06%,意味着按照这个价格买入,在未来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年回报率为1.06%。
如此,市盈率所揭示的投资回报率不就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了嘛。而不是目前所揭示的市盈率为:恒顺醋业94.71倍,民生银行5.20倍。当然,你也可以说,只要你自己计算一下不就明白了嘛。问题在于,在市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目前这个市盈率是什么概念,只知道市盈率高的风险大一点,市盈率低的风险低一点,仅此而已。
当然,假如你说对于投资的相对指标,本来有两个就已经足够,没必要搞三个东东,而且市盈率也可以理解为“市价/盈利比率”,何况市盈率属于本益比的倒数,那么就没必要弄三个指标多此一举。如此,我也不会反对。我想钻牛角尖的是,那么为什么当初不直接说这个指标是本益比呢,岂不是可以更清楚明白的表达嘛。
也就是说,在我看来,本来三个瓶子应该装三样不同的东西,但由于其中的两个瓶子装的是同一样东西,所以让我们只能拥有两样东西。而且用市盈率来表示本益比的内容我个人觉得有点词不达意。
本益比=市盈率?
走出市盈率认识误区
随着沪深股市的节节下跌,不少股票的市价对应每股收益,市盈率下降了不少。据说,沪深股市低于10倍市盈率的股票有10来家,低于20倍市盈率的有上百家。为此,不少专业人士提出当前中国内地股市已具备投资价值,至少那批低于20倍市盈率的股票应当属于价值被低估的,因为国际成熟股市通行的、公认的、具有投资价值的市盈率,也就在25倍左右。
笔者以为,这样看问题是不全面的,或者换句话说,对中国内地上市公司反映出来的市盈率,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这并非说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业绩存在一定的"水份",由于中国内地股市独特的股权结构,是不能简单地用市盈率这个指标与成熟股市进行比较的。假如想弄明白这个区别在哪里,只要看一看在对全世界投资者开放的香港股市中,国企股的市盈率明显低于港股,但香港本埠投资者与国际游资,仍然舍廉求贵,更青睐港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家的上市企业更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更是市场经济产物。
别的不说,就说我们上市公司低市盈率,并不意味着可以拿出钱分给股东了,而是为了更好地圈钱。比如,深市第一家公布2002年年报的某公司,每股7毛多收益所反映的市盈率很低,但分配方案却是"不分配不转增",与此同时还要增发新股,圈走了大把钞票。另外,类似业绩高成长的公司,在低市盈率的背后,几乎无一不紧跟着向股东要钱。这种情况在成熟市场是看不到的,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海龟股"在香港圈不到钱,只能回到内地来增发A股。比如在香港挂牌的"中移动",年年业绩大增长,市盈率只有7-8倍,不可谓不低,股价却从刚上市时的80多元,一路跌到目前的20多元,原因盖自上市以来一直奉行不分配政策。
然而,在成熟股市是不会出现这样情况的。因为他们那里不存在股权割裂的情况,更没有一股独大以及大股东可以为所欲为的现象,甚至大股东比中小股东更不愿意搞增资募股,因为那会稀释股票的含金量,摊薄股价,吃亏的是拥有股数多的股东。另外所有股东同等具有知情权、监督权、表决权,如近期柯达公司一项投资数码印相的动议,就在股东大会上遭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