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模式首先涉及的是技术选择。选择技术有三个基本的标准:适用性、稳定性、经济性。综合考虑这三项标准就是三元方程求解,求出的结果是最佳的性价比。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适用性。这是技术选择的底线,任何技术方案首先必须满足基本的功能,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考虑拓展功能。例如一个涉及图像处理的项目要选择打印设备,先要考虑你处理的大多数图像是一般彩图还是照片,是风景照片还是人物照片,然后再根据要求确定适用标准。如果是前者,比较低档的打印设备就可以满足了,如果是风景照片,就必须使用比较高级的打印设备,如果是人物照片,则需要尖端的打印设备。
其次要考虑的问题是稳定性,作为工业化产品或项目,技术的稳定性永远优先于它的尖端性。上例中,如果你选择的设备可以打印出最高9 600万像素的照片,但是每一次打印出来的照片色彩都不一样,那么我们就宁愿退而求其次,选择能够打印4 800万像素,但是色彩保持稳定的设备。不稳定的尖端技术只有学术意义而没有应用价值,没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就不具备可行性。项目的可行性二适用性+稳定性。
最后要考虑的问题是经济性。经济性有两个评估指标,一是投资成本,二是运行成本。比如,美国品牌的彩色打印设备,购买价格很高,但是彩色墨盒比较经用,投资成本高而运行成本低;而日本品牌的彩色打印设备,购买价格很便宜,但是彩色墨盒不但消耗快而且价格贵,投资成本低而运行成本高。因此需要考虑该设备的使用频率,按最低的综合成本来决定取舍。
选择技术模型,除了上述三个基本的指标之外,还需要考虑三个动态指标:前瞻性、兼容性、扩展性。
技术的前瞻性基于对技术发展方向的判断。技术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我们今天选择的先进技术也许今后将被更先进的技术所淘汰,因此在选择技术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项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一旦跟错了技术路线,今后就会被甩在主流技术之外,后果也将是灾难性的。例如,计算机视窗软件曾经有微软的WINDOWS和苹果的MACINTOSH两雄争霸。当年每一个应用软件的开发商都必须做出一个清醒的判断,今后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潮流是跟随微软系列还是苹果系列。后来竞争的结果表明,当年咄咄逼人的苹果系列后来逐渐走向没落,而那些基于苹果平台的软件开发商,则因为站错了队而失去了主流市场。
如果前瞻性的判断可以确定,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扩展性。根据技术发展方向,预留技术升级换代的接口,一旦主要技术产品过时,可以通过局部改进来弥补原技术的功能缺陷,延长其生命周期,节约频繁换代的成本。例如,当模拟电视机逐渐被数字电视机替代时,开发出具有模拟信号转换数字信号的机顶盒,并将其配置在模拟电视机上就可以接受数字电视信号,部分实现数字电视的功能,以致传统电视机可以继续使用,免遭被立即淘汰的命运。
如果前瞻性的判断不确定,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兼容性,无论技术路线朝哪个方向发展,都可以左右逢源。比如某些电脑软件开发商,如果拿不准微软和苹果到底哪一边会成为主流平台,可以开发出两边都兼容的软件,装到WINDOWS上可以用,装到MACINTOSH上面照样也可以用。兼容性不但要考虑左右逢源,同时也要考虑上下逢源,技术的换代产品是否能够兼容那些被淘汰的产品。例如,一个基于WINDOWS XP上的软件产品,如果装到WINDOWS98上是否也能够使用?
图6-7 电力载波远程集抄系统技术模型
技术模式还涉及技术的组合。一个项目往往涉及的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综合技术。就像一个项目团队的效率,不取决干任何一个成员的个人素质,而最终取决于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很多好项目并非一定要拥有原创发明或尖端技术,而拥有最佳的技术组合即可。各种不同技术之间的排列组合,更增加了的这种技术模型决策的难度。
在网络中传输图像是一个长期令人头痛的问题,如果要保证图像质量,就会牺牲传输速度。如果要保证速度,就会牺牲图像的质量。如果两者都兼顾,就会大大增加成本,这要求人们只能在同时兼顾质量、时间和成本的情况下,找到一个最佳点作为技术结合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