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兼并重组和多元化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大可商榷,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两者互为因果。资产兼并重组往往是由企业多元化发展造成的,而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决策又往往是由资产兼并的机会所引起的。
在中国,企业多元化发展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有的人说多元化是机会,是馅饼。有的人则说,多元化是风险,是陷阱。你打开每一本资本运营的教科书,几乎都会看到一个经典的观点:千万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元化是分散风险的最好战略。但是翻开中国企业的发展史却不难发现,那些辉煌一时的企业半数以上都有一个相通的死法,多元化成了一个让许多明星公司陨落的陷阱。
到底是教科书的经典理论错了,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错了?每当我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企业家学员们总会分成旗帜鲜明的两个派别,展开激烈的辩论,双方各不相让。不过笔者发现,辩论双方的论点往往不得要领,大多都集中在操作层面上。要么把多元化的失败归罪于决策的失误,要么归罪于专业人才的A乏,或者干脆就埋怨运气不好,刚好赶上政策调整,银根紧缩。
可是笔者认为,解开这个悖论的钥匙并不在于对多元化发展战略本身的评价,而在于对市场化环境和资产流动性的评估。对于流动性强的资产,多元化的战略就是有益的,可以防范风险;而对于流动性差的资产,多元化的战略就是有害的,就是失足陷阱。
资本运营教科书的结论当然是正确的,因为它们大多源于西方投资学的经典理论,讲的主要是怎么炒股票和证券化理财。西方工业国家的资本市场已经相当发达,证券市场比较成熟,社会上相当一部分资产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交易。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反复论述过了,证券化的资产(例如股票和债券)是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随时可以出手套现,因此投资者需要也敢于把鸡蛋分散在诸多个篮子里,以多元化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谁知道哪片云彩能下雨?
从中国企业发展史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当然也没有错,因为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仍旧很低,造成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差,在股市分置改革之前,即使是全国资产流动性最强的上市公司,仍有一大半资产属于非流通股。企业在一个如此恶劣的市场环境中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就像便秘的人一口吃得太多,消化不良难免会被撑死。一个只有进路没有退路的死胡同,无疑是个置企业于死地的陷阱。
理解了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意义,企业在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决策上就可以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了。在资产流动性较好的领域,四面出击无妨。可是若在资产流动性很差的环境中,最好坚守主业。
资产的流动性是资本运营的命脉,此脉一通,资产兼并重组的道理就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