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运营领域,往往是资产与资本交易的买方市场,基本的游戏规则大部分都是投资者制定的。因此,作为资产卖方的融资者有必要充分了解投资者的思维方式,才能进入游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融资者没有选择,实际运作中大部分的战略规划和商务模式的设计,往往出自融资者之手。就像商品交易的买方市场通常发生的现象一样,主动权在买方手中,基本交易规则由买方确立,但是市场战略和销售策略则需要卖方策划。也就是说,象棋中“马走日象走田”的基本规则由买方确立,但是实施“卧槽马”还是“沉底炮”的战略策划出自卖方之手。
如果我们把融资的模式设为两个指标:是外部融资还是内部融资。是权益融资还是债务融资。融资者所面临的选择基本上可以分为如图3-1中的四个象限。
外部权益融资,即用企业的股权去交换外部资金。例如引进新股东增资扩股,上市发行新股公募资金等。
外部债务融资,即用企业的信用借贷外部资金。例如对外发行企业债券,银行长期借贷,其他形式的外部借贷等。
内部权益融资,即用企业的权益换取内部资金。例如股东放弃分红权益,将利润转为资本公积金继续投入企业运营。现有股东根据自己的股权比例追加资本金,增资配股。
图3-1 融资模式的优选排序
内部债务融资,即企业在内部拆借或挪用资金。例如折旧资金理论上应该用干固定资产更新,现被挪用于其他新项目。或者向内部股东借贷资金,还本付息。
每次我讲课的时候,都要指着这个坐标向EMBA学员提问:这四个象限的融资模式中,哪个是你们的首选?我发现,企业家出身的学员大多首选第一象限,外部权益融资,甚至直接回答上市发行股票。我让他们阐述理由,他们说:老师你不是告诉我们承担风险是股东的天职吗?由此推断,股东或股民的钱是抗风险能力最强的,赔了不用还。
有一次,一个聪明的学员反问我道:老师,你用什么标准来选择?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答案。我立刻伸出大拇指说:你能提出这个问题,即使没有答案,都可以先得80分。
若以融资风险作为标准,上述优选原则应该是先股后债,先外后内,顺序依次是I,Ⅱ,Ⅲ,IV象限。第一象限增资扩股,企业吸收的外部股东越多,抗风险的能力越强,反正天塌了大家的肩膀扛着,石头掉下来砸的是大家的脚,疼痛被分散了,谁也痛不到哪里去。可是在第四象限内部债务融资,你身上的风险和负担倍增,却没有人能替你分担,只能自己扛着。
若以融资成本作为标准,上述优选原则却刚好反过来:先内后外,先债后股,选择顺序依次是IV,Ⅲ,Ⅱ,I象限。第IV象限内部举债,虽然风险最大,但是融资成本最低。你左手借了右手的钱,总不至于左手和右手算利息吧?可是第I象限的外部公募资金,虽然抗风险能力最强,但是成本也最高,你在股市上融资一个亿,真正落到企业口袋的只有8500万元左右,剩下的1500万元都被中间的各类中介机构给瓜分了。
因此,当我们对比不同的事物时,若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去分析,结论可能是完全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