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还要花这么多时间阅读历史、研究历史呢?当然是希望能够从人类历史中摸索出更多关于投资、市场和经济的规律。无论技术、制度、金融如何进步,这些进步还是掌握在万物之灵一人类的手中。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历史更透彻地了解人类的行为规律,了解人类在历史E曾经历过的挑战和挫折,那么我们可能会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新挑战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中外都有“读史使人明智”的古训。
谙晓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什么是人类行为的规律,和在人类行为规律影响下的经济运行规律。比如在了解了人类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和推动力之后,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就会认识到自己是处在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点、低点还是平均点。如果经济已经长期处于大大高于历史规律的高点运行,决策者就必须要谨慎地意识到,无论政策再怎么有效,历史的均值很可能会取代我们现在极力想保持的高速增长。一味地刺激和维持短期的高速增长,有可能会导致始料不及的严重后果。
与此相类似,如果投资者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牛市之后,必须要扪心自问,这样的好年景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吗?股市在今后的平均表现,有可能会远远高于股市的历史平均水平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资本市场的历史远比投资者的寿命长,记忆也更清晰。一厢情愿地希望历史在自己手中调头,是很多投资者的通病。
美国的经济在过去一百多年里,经历了一次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三次恶性通货膨胀,数次股票市场崩盘和数十次衰退和复苏。美国也从一个世界第二的经济体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的制定者。美国市场经历的变化不可谓不大,但如果投资者希望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美国股票市场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平均年回报率为12%左右。如果市场表现有一段时间超过这个平均水平了(比如20世纪90年代),就必须要有另外一段时间低于这个平均水平(比如21世纪的头10年)。这就是统计学里所谓的“向均值回归”,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更好地理解历史上发生的情况才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经济在整个人类经济史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在全球经济发展历程中又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正确地看待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资本市场,才能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自己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教授出了一本反思次贷危机的书,叫“这一次不同了”。这本书的书名起得很好,也很能抓住泡沫和危机的本质,因为每一次出现危机,恰恰都是因为社会大众和投资者觉得这一次和以前不同了,传统的经济理论不再适用了,传统的投资理念过时了。越是激进的投资者,在泡沫中受到的伤害往往越大。只不过因为经济和历史的复杂性,很多决策的长期影响和投资的长期回报很难在短时间里得到反映。这也正是为什么巴菲特会在全球次贷危机之后意味深长地说:“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