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在很多情况下都会给投资者带来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种憧憬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和经济、金融原理结合起来,就会造成投资者对股票估值的过分乐观。无论是铁路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科技技术,还是最晚近的互联网技术,都让投资者相信新时代到来了,原来的投资理念今后不再适用了。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为代表的全球互联网股票泡沫,就是最近的一次教训,让投资者又一次意识到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些基本的投资理念还是适用的。投资者经常用来给股票估值的标准叫作市盈率,也就是公司股票价格和股票每股盈利的比例。这个比例越高,就意味着公司的股票相对于其盈利水;平而言越贵,比例越低,就说明越便宜。美国股市平均市盈率在10-12倍左右,国内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大概是在18-20倍左右,创业板的市盈率更是达到四五十倍。1998- 2000年互联网泡沫顶峰时期很多公司的市盈率达到数百倍甚至上千倍,比历史平均水平高出几十倍。更有甚者,很多互.联网公司上市的时候都没有盈利,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希望都寄托在公司上市发展后可能产生的更多的收入并期待最终可以盈利。对于很多习惯了用市盈率给股票估值的投资者来说,感觉好像爱丽丝到了仙境-样无所适从。故此,聪明的证券分析师们发明了一个新概念一市梦率。 什么叫市梦率?即你不赚钱没关系,我不算你的盈利,我算你的销售量。回过头看,这种假设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分析师假设你今天把产品和服务销售出去之后,明天肯定是会赚钱的,公司的销售量以每年500%的速度上:涨就代表着盈利也会以500%的速度上涨。
一时间,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市梦率的概念才能准确地描绘互联网对于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世界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所以必须用新的思维去考虑。巴菲特在互联网泡沫期间曾明确地表示,他对当前的互联网技术股票看不懂。基于他“不买看不懂的股票”的原则,他在整个泡沫中都刻意回避科技股。这种“食古不化”的思想在90年代遭到了很多年轻投资者的嘲笑,说巴菲特跟不上技术进步,是信息时代的“恐龙”投资者。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市梦率的感召下把越来越多疯狂的想法付诸实施,并在企业运营中忽视最基本的商业规律,只求发展不求利润,只重点击率不重利润率,导致了90年代末期越来越多的泡沫公司得以诞生、发展、上市、烧钱,直到有一天音乐戛然而止,所有的投资者都终F意识到自己原来-直生活在泡沫之中。股市开始急跌,纳斯达克指数从全盛时期的5000一路下跌到了1600点(情况类似我国A股市场2007-2008年的大跌局面)。作者有一位朋友在互联网鼎盛时期给作者打电话,说他的公司已经上市,上市的时候是每股60美元,现在公司股票涨到了每股200美元,明年就能涨到每股600美元。到时候自己的股票就值500万美元,就可以退休了。孰料两年后,这位朋友期盼的这500万美元变成了不到5万美元。
为什么会有这样让人难以置信的泡沫?因为新技术的诞生。彼时,大家都无法用传统的理念来理解这些新技术,同时又希望新技术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投资机会,希望把新事物纳人到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以,大家就会想出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来解释金融和投资。但可惜的是,泡沫几乎总是无一例外地以流动性的收紧,资产价格的大跌和投资者的大规模损失而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