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盈率的高低与股价的高估或低估根本没有关系。在企业的现有实力与未来期望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差异,这自然会导致估价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别。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事实是否支持这种高市盈率或低市盈率。
一只内在属性的确不错的股票,显然应该成为一笔好投资,但投资者往往过分看重利好因素而按高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进股票。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还有什么吸引力吗?如果出现更常见的相反情况呢?也就是说,对于这个不乏吸引力的企业,大多数投资者是否担心其市盈率太高,以至于其价格也不至于被哄抬到未来收益无法保证的地步呢?
换句话说,金融界对特定股票的心理预期,是否已导致股价严重超出或跌破真实价值的临界点呢?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分析在投资操作中的真正作用,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过分夸大它的重要性,而目前金融界的心理预期并不会影响到股票。相反,选择股票只能依赖于影响企业自身业绩的基本因素。
在当前条件下,选择一个具有足够增长潜力的企业,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20世纪的经济发展史已经不止一次地让我们体会到这一点。换言之,不要在乎转瞬即逝的心理因素,只要有足够耐心,基本面因素注定会给我们带来预期利润,但这也许需要相当大的耐心(以及把握基本面的能力),同时,考虑到投资者在买进时存在的心理制约因素,对于原来作出正确判断的股票,实际效果与潜在最佳结果之间也许会相去甚远。
因此,心理学家也许比经济学家更能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股票。心理学家还可以在更重要的问题上向投资者伸出援助之手。
比如说,从基本面出发,我们可以认为,两只或多只股票都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许可以帮助投资者从中作出最优选择。心理学家甚至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按照目前的价格,哪些股票更有吸引力,哪些股票缺乏吸引力。
但在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这样的基本问题上,他们就爱莫能助了。之所以称之为心理分析法,从我们考虑的角度来说,是投资者如何根据内在价值对特定股票的价格作出评估,以及如何对它们的未来作出判断。
比如说,即使是在苏联出人意料地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之后,大多数投资者都高估了火箭燃料制造企业的股票,但心理学却能带给我们最理智的观点:这一事件给美国人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因此,高估现象还将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