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销商必须对公司的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作出客观评价,若承销商曾着力承销过某家后来濒临破产的公司,自己也会受到倒闭的威胁。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承销商对公司的一些至关重要的方面作了错误判断。承销商在评估某些低价发行的公司较容易出此差错。
几个富有闯劲的企业家有时会把公司合而为一,希望能填补一项产品或服务的空白并成为未来最热门的行业。电脑行业的硬件和软件开发,生物科技行业,以及现在最热门的国际互联网行业。的确,现在社会公众也都热衷于寻找“热门行业”。
他们希望在底板价买入某只代表新兴产业的股票,而其走势会一如IBM或微软。承销商们很快就认识到投资者的需求,所以他们也积极寻找富含诱惑力的IPO,比如和互联网相关的公司。
结果也可想而知,很多新公司并不能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或许这些公司也根本还没弄清顾客到底会欢迎怎样的产品或服务。公司跨了,承销商自然脸上也无光并遭受打击。如果承销商对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很有兴趣,他们进行IPO业务也会更得心应手。
承销商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对公司进行考察:管理层、产品或服务、财务、业务计划。
1.管理。管理层或许是评价一家公司最重要的因素。应该对管理层的能力、合作性、智力以及奋斗的热情进行评价。需要考察管理层成员过去的业绩,如果他们以前曾经合作过,就分别考察一下其个人和集体业绩,他们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均应考虑进去。
承销商通常希望得到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1) 管理队伍成员的个人资产是否风险很大?
(2) 主要几个管理岗位(业务主管、市场营销主管、财务部主管、技术和生产主管)的入选已经确定了吗?
(3) 他们能够激励和领导全公司员工吗?
(4)他们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吗?
2.生产或服务。承销商应对该行业进行总体评估:
(1)它是处于一个高成长的行业中吗?
(2)该公司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如何?
(3)它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如何?
(4) 其对手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5)它的市场盈利是什么?
(6)产品或服务的寿命有多长?
(7)第二代产品确定了吗?具有可行性吗?
(8)确立了企业形象吗?涉及版权、商标、专利、专有权问题吗?
(9) 有何种研究开发计划?
(10)有比较可行的市场营销计划吗?
(11)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经市场验证了吗?
3.财务。承销商还有责任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审核:
(1)公司现在运用最佳的资本来源吗?
(2)目前资产、股权和债务结构如何?
(3) 过去盈利状况如何?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情况如何?
(4) 预计的增长目标可行吗?
(5) 公司做到不亏不盈必须要达到多少销售额?
(6)什么时候需要额外资金?
(7) 净利润的预测能否支持财务评估?
4.业务计划。承销商仔细查看公司的业务计划书以后会深度了解公司的历史、产品或服务、制造或生产情况、市场分析、竞争力、管理状况。当然,查看业务计划最后还要看看公司是怎样花钱的。承销商要确信公司筹得的资金足够让企业完成其发展目标而不会流入管理层自己的腰包里。
这些审核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删除所有的负面因素,增加IPO的成功率。企业家和管理层应把承销商的调查、联系工作看成是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积极措施,并要相信这对双方都有必要。
5.间接费用。公司发绐承销商的认股权证是间接费用的一种。通常,承销商能取得相当于公众持有新股总额的10%的认股权。假如承销商销售了200万股,那它可能拿到20万股的认股权证,也就是能买20万股该公司股票。通常认股权能使承销商以高出发行价20%的溢价购买这些股票。假设某只股票发行价是8美元,则承销商同意以每股9.6美元的价格买入。该认股权证一般在新股正式发售的12个月后行使,但有时有效期甚至可长达5年。
另外一种补偿承销商的间接成本是承销商能在公司管理层中保留一席之地,比如作为一名董事会成员、一名顾向公司的董事、一个拿薪水且有长期协议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