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股权分置改革第二阶段以后, A股市场的主要矛盾将集中在大小非减持上。当初在建立内地股票市场时,制度设计者们不仅设置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且为了保证公有经济的优势,使国有股份占到上市公司股份的绝对多数,造成了国有股一股独大和非流通股份(主要是国家持股和国有法人持股)比重远远超过流通股份的局面,因此在股权分置改革进行的过程中,当原先的非流通股开始结束限售期进行流通时,二级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扩容压力。
从限售股市值和流通股市值对比数据来看, A股二级市场面临着巨大的供给压力。从2005年到2007年的两年多时间里,流通股的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大致在40%,而限售股市值要占到六成左右,按价值计算的解禁进度,第一个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是在2007年10月份到2008年3月份,因此我们可以按2007年10月份时的流通股和限售股市值对比来估量今后解禁带来的扩容压力。
由于不同的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时间不同,而且不同的股份限售的时间也有所区别,所以大小非解禁不是在一个时点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逐步实施的,解禁带来的供给压力也是阶段性的。
从数量上看, A股从2005年年底就已经有一部分限售股开始解禁,但数量和价值都很少,对市场影响可以忽略不记,2006年下半年也有一定的解禁数量,但对总体市场的影响仍然有限,但从2007年底开始无论从数量还是价值上看,大小非解禁的压力开始显现。从数量上看, 2007年10月到2008年3月是一个解禁量较大的时期,接下来是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是限售股解禁按数量计算的最高峰。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限售股的解禁进度主要表现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数量上看,上海市场的解禁总量和单月平均解禁数量要比深圳市场大。
二是上海市场大小非解禁持续时间要比深圳市场长,深圳A股的解禁期到2012年上半年就已经基本结束,开始进入全流通阶段,上海市场的解禁期持续到2012年以后。
三是深圳市场月度解禁量较为均衡,除2009年上半年解禁量大增,平均达到40亿股一个月外,其它时期的月度解禁额都大致在10亿股左右,而上海市场则较为不均衡,月度之间差异较大,其最主要解禁高峰期也是在2009年上半年。
对权重股大小非解禁的分析,我们采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解禁数据。从指数的数据上来看,在2008年之前除个别月份的解禁数量较大外,总体解禁压力都不是太大,但到2009年上半年权重股的大小非解禁数量急剧放大。
权重板块方面,选取了沪深300指数权重排名最靠前的金融和金属板块(权重之和超过30%),从数据上看,金融股解禁数量较少,而时间分布不均衡,很多月份都没有限售股解禁;金属股由于股票数量很多,解禁数量相对较多,而且时间分布也较均衡,在2008年下半年解禁数量有所放大, 2010年9月以后金属板块的解禁数量就变少了,对股市的压力也变小了。
2011-2013年,若两市再无新股上市,那么A股将基本实现全流通。其中,在2011~2012年内, A股总体解禁不超过3000亿股: 2013年,市场限售股解禁量将再次井喷,达到3567.91亿股。另外, 2013年限售股解禁主要集中在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这两只于今年刚上市的大盘蓝筹股。其中, 2013年7月15日,农业银行将迎来2573.62亿原始股解禁,而光大银行将在8月份迎来334. 35 亿原始股解禁,两只个股累计解禁量达到2907.97亿股,占到该年解禁总量的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