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道·琼斯股价指数(日经平均股价)
日经道·琼斯股价指数是由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并公布的反映日本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股票价格平均数。该指数从1950年9月开始编制。
最初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市场上市的225家公司的股票算出修正平均股价,当时称为“东证修正平均股价”。1975年5月1日, 日本经济新闻社向道·琼斯公司买进商标,采用美国道·琼斯公司的修正法计算,这种股票指数也就改称“日经道·琼斯平均股价”。 1985年5月1日在合同期满10年时,经两家商议,将名称改为“日经平均股价”。按计算对象的采样数目不同,该指数分为两种。一种是日经225种平均股价。其所选样本均为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市场上市的股票,样本选定后原则上不再更改。1981年定位制造业150家,建筑业10家,水产业3家,矿业3家,商业12家,路运及海运14家,金融保险业15家,不动产业3家,仓库业、电力和煤气4家,服务业5家。
由于日经225种平均股价从1950年一直延续下来,因而其连续性及可比性较好,成为考察和分析日本股票市场长期演变及动态的最常用和最可靠指标。该指数的另一种是日经500种平均股价。这是从1982年1月4日起开始编制的。由于其采样包括500种股票,其代表性就相对更为广泛,但它的样本是不固定的,每年4月份要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市价总值等因素对样本进行更换。
日经225指数选取的股票虽只占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类股中20%的股数,但该股指指数却代表第一类股中近60%的交易量,以及近50%的总市值。
(1) 1985年开始, 日本土地价格进入大牛市,价格快速上涨。从1985-1990年, 日本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平均上涨了3.9倍。随着热钱的流入, 日本股市也迎来了大牛市。日本股票市场从1986年1月开始正式进入大牛市,当时日经指数为13 000点,到1989年底飙升到最高点39 00点, 4年上涨3倍。1987-1988年,东京股市市场的市盈率越来越高,平均已高达60倍,许多股票的市盈率远高于60倍。而与此同时,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和英国伦敦股票的市盈率一直在11~18倍之间, 日本股市的泡沫成分十分严重。
(2) 1991年以来,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致使日本经济十多年来一蹶不振,其实际GDP年增长率急剧下降, 1991年为2.5%, 1992和1993年则
不到1%,均为0.4%, 1995和1996年出现较明显回升,分别达到2.5%和3.4%,但是1997年又跌落到0.2%, 1998年出现负增长,随后的年份一直徘徊在轻微增长和负增长之间不能自拔。在出现“消失的十年”后,目前日本的经济依然复苏乏力, 2001年和2002年名义GDP增长率分别为-0.6%和-0.7%,依然摆脱不了萧条困境。日本股市的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均出现巨幅下跌。日经225指数由1989年底将近4000点一路下跌到2004年最低将近7600点,跌幅高达80%.
(3) 2003年起, 日本经济终于离开谷底,开始缓慢增长, 20世纪90 年代以来日本产业海外转移为日本创造了丰厚的利润,促进了日本股市踏上牛市之旅。
纳斯达克指数
纳斯达克指数是反映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基本指数为100,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涵盖所有新技术行业,包括软件和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零售和批发贸易等。
1971年2月8日,股票交易发生了革命性的创新。那一天一个称之为纳斯达克(全美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的系统为2400只优质的场外交易股票提供实时的买卖报价。现在,纳斯达克链接着500多家造市商的终端,形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中心。
纳斯达克创立之初,在主板(最好是纽约股票交易所) 上市显然比在纳斯达克交易享有更高的名望。
纳斯达克的股票大多是最近上市的新兴小公司或是达不到在大的股票交易所上市要求的小公司、新公司。然而,许多年轻的高科技公司认为纳斯达克的计算机系统是一个更加符合自然规律的地方。许多像英特尔和微软这样的公司即使已经达到要求,都没有选择迁入纽约股票交易所这样的“主板”。
纳斯达克指数是所有在纳斯达克交易的股票的资产加权指数,在1971年第一个交易日时设为100点。10年后,指数翻番到了200点;又过了10年,到了1991年指数到达500点。1995年7月,指数到达了它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点--1 000点。随着科技股收益的增长,纳斯达克指数也在上升。仅在3年后,指数翻番到了2000点。在1999年的秋天,科技的飞速发展将纳斯达克送入了上升的轨道。从1999年10月的2700点上升到2000年3月10日的顶峰-5 048.62点。
纳斯达克股票受欢迎程度的不断增加使得该交易所的规模迅速扩大。1971年,纳斯达克的规模只相当于纽约股票市场很小的一部分。到了1994年,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股票数已经超过纽约股票市场。5年后,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股票额也超过了纽约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