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6124点时空简说
6124点的定性为上证指数第一循环第5大浪顶部。6124,指数本身约近黄金分割比率的倍数,0.618×1000=6180。从95点太极起算,上升64.46倍。如果从上证指数的基数100点计算,则是61.24倍。两种计算的结果,都表明第5大浪结束于螺旋扩张的黄金分割率上。从第4大浪底部998点起算,则上升6.13倍。同样是见顶于黄金分割的螺旋扩张点上。一言以蔽之,6124点历史大顶与黄金分割率有着密切的数学关系。
时间上,从1990年11月起算,运行204个月,204是后天八卦方圆图卯酉线上的震卦数。
从1999年“5·19"底部起算,运行102个月,102×2=204,则2007年10月的6124点5浪大顶,恰好就产生于102个月×2的对称点上。102是子午线离卦数34的3倍。众所周知,17个月和34个月周期是包括深证综指在内的DNA核数,这个DNA核数历史上曾经连续地多次重现。6124点5浪大顶,实质上就是第6次34月周期,彰显股市生命倍数生成的普遍规律,彰显生命基因极为顽强的“自组织、自相似”的遗传特性。
以年为时间单位,从1988年4月起算,是19年(震卦数)。从1990年起算,则是18年(卢卡斯数)。
综上简述,6124点历史大顶出现于特定时空,可谓成之有据。
6124点历史大顶之后,狂跌12个月至2008年10月1664点,跌幅为72.82%。其形态可以数为5波,也可以数为3波,都符合波浪理论划浪规则。究竟何种数法为最合理,需要多年后产生了循环低点之后,才能做出判定。比如说,如果6124点至1664点确定为5波下跌的A浪,则整个A、B、C大调整是5-3-5之字形态,那么,其C浪之底,就一定要远远低于A浪的底部1664点。换言之,如果6124点至1664点确定为3波下跌的A浪,则整个A、B、C大调整是3-3-5平台形态,那么,其C浪之底,就有可能在1664点上下完成。不论做5波数算或3波数算,6124点后的大调整尚未结束,是可以肯定的。虽然跌幅不小了(-72.82%),此跌幅已经达到了历史上长期底部的要求,但下跌的时间太短,只有1年。而5浪上升的时间是18年,甚至可算作19年(19是卯酉线震卦数,太极原点为1988年4月,上证发行股票),因此,6124-1664点仅划定为A浪。
B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形态,为此,几年来,作者曾经做过多种划浪尝试。比如,将B浪项部设在2009年11月的3361点;将B浪顶部设在2010年11月的3186点;将B浪顶部设在2011年4月的3067点。幸运的是,三种尝试性的划浪都没有给市场的中短期走势之预测判断带来较大的失误,这可能是几种划浪都带有某些近似性所致。但作者深知,正确的划浪只有-种。为此,每写股评都是步步为营,特别是划浪,真有如履薄冰的感觉。波浪理论是市场趋势的指路明灯,浪划对了,其他判断一对百对,写起股评顺风顺手。浪划错了,有可能如堕深渊,写起股评挠头抓脑,到处碰壁。
经过各种比较和几年时间的思考,作者认为,目前要保留下来的划浪只有两种,至于哪种划浪才为“真命天子”,只能待时间去验证。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头脑要清醒,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一旦发现不对路,要第一时间修正划浪,力求将划错浪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
二、首选划浪(B浪顶部放在2010年11月的3186点)
划浪首先从时间说起。将B浪顶部放在2010年11月的3186点,其运行时间是104周,104恰是DNA13周的8倍数。关于DNA13,本书在“股市周期律”和“股市螺旋律”两章中都有专门介绍。可以这样形容,20多年来DNA13(周、月)以倍数生成和螺旋线比率(老子-斐波纳契数)的方式贯穿在中国股市的生命链上,主宰着中国股市的命脉。DNA13这个生命基因,无处不在。有研究兴趣的读者,可以翻阅有关章节中的论述。
从1664点A浪底部运行104周,在3186点出现B浪之顶,并非“偶然”,而是DNAI3在中国股市生命史上无数次“重现”的又一次“重现"而已,是生命基因“自组织、自相似”功能的显现。13×8=104,104即是坤数13和坎卦数8的乘积。换言之,坤卦数13与子午线属水一方的坎卦数8共振,诱发市场趋势逆转,结束B浪反弹,晨开C浪下跌。
作者在本书中多次强调,后天八卦方圆图上的卯酉线和子午线是重要的天文线,其线上之卦位数是最容易引发市场趋势逆转的。比如说,6124点历史大顶产生于卯酉线蘑卦数204个月,这里的104周出现B浪顶部,则是子午线坎卦数8与13共振诱发市场逆转的一个证明。无独有偶,B浪见项后的104周,结束C浪下跌。B=C,或者说,DNA13的8倍数——104周“代代相传自相似”的生命基因功能再次重现。接连出现的“自相似”是“偶然”的吗?显然不是,而是股市生命周期规律的必然。
3186点B浪顶部之后的104周,是2012年11月最后一周,该周最低指数为1959点,是C浪的最后一个收阴线之周,这是一组104周×2的对称性周期。本书中亦曾多次强调,时间“对称点即市场转向点”,果不其然,翌周瞬间下探1949点即展开强劲上升,以连续的中阳周K线宣告C浪的结束。
结论:2012年12月4日1949点完成第一组A、B、C调整。
我们常常强调,股市诸要素中,时间是第一要素。上面种种阐述,皆证明了B浪3186点和C浪1949点的划定,在周期时间上有着充分的划浪依据。
时间只是股市诸要素中的一个要素,只有与“特定的空间”交融在一起,才会诱发市场趋势逆转。
空间上,(股价)指数及波的比率显示,C浪跌1237点,跌去0.388,近似老子-斐波纳契数比率0.382,0.382是0.618的倒数,是螺旋线的收缩点。出现C浪底部恰到好处。
3186/1949=1.634,这是老子-斐波纳契数的黄金分割率范畴内的螺旋扩张点。用C倒推B,证明3186点为B浪之顶的合理性。
下面再详述C浪的内部结构:C浪清晰地呈现下跌5波,其中C3的内部结构又见明晰的小5波,跌755点(3067-2312),明显的是个延伸浪。根据波浪理论划浪指引,当3浪延伸时,5浪倾向于其跌幅的0.618(0.6~0.666)。已知4浪顶部在2453点(2453-1949=504),则2453-755×0.666=1950点。计算结果表明,5浪底部恰好是3浪跌幅的0.666倍。
图8.5.1中标示,2009年8月3478点顶部遇阻于MA111周,其后的下跌惨不忍睹。2013年2月的2444点顶部再次遇阻于MA111。MA111是艮山之数,有止升止跌效用。虽然MA111触及2444点时,已是第二次下跌,与3478点遇阻不可同日而语,但2444点的遇阻至少印证了其是一个重要的顶部,一个重要的市场转折点。作者认为,将2444点列为X浪是正确的,X浪是一个过渡浪。前接上面所述的A、B、C,后启一组新的A、B、C。换言之,后市要运行-组3波的下跌浪。
图8.5.1上证指数首选划浪(B浪顶部放在2010年11月3186点)
(作者注:此首选划浪见于2012年收官之作。请详见本书第九章之相关内容。)
2444点×浪之后,展开第二组A、B、C调整。图8.5.2显示,第二组的A浪在2014年5月22日的1991点完成,并展开同级的B浪反弹。
其内部结构如下:
2444/1849为(a)浪;1849/2260为(b)浪;(c)浪是个下降三角形,其内部又可见细一级的a、b、c、d、e五个小波。
三、上证指数次选划浪
2012年12月1949点底部确立为第一轮A、B、C调整的终点有着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充分理论依据。就拿股市的第一要素之时间说,不但产生于104周——DNA13的8倍生成,还产生于始自3478点以来的170周。170是卢卡斯数47的3.617倍,非常准确的黄金分割点。换言之,1949点底部产生于老子-斐波纳契数蜾旋和卢卡斯数蜩旋的双螺旋汇合点上。
图8.5.2上证指数6124点后的首选划浪
事实上,从3478点开始,上证指数就一直在双螺旋的轨迹上运行。2010年7月2319点底部就产生于卢卡斯数47周上,其后的螺旋线展开点上(倍数,重要比率)不但见到老子-斐波纳契数,还见到卢卡斯数。作者多次指出,股市波动轨迹如人的基因排列一样,是呈双轨道的。在两种数列的交合点上(比如本例的104周和170周),其所出现的市场转向常常是最重要的。比如1949点的市场转向。
次选划浪将6124点后第一组A、B、C大调整的终点划定在2013年6月的1949点,此种划浪只适用于上证指数,A浪1664点,B浪3186点,C浪1849点。
C浪的内部结构为:
C1——3186-2661(2011年1月);C2——2661-3067(2011年4月);C3——3067-1949(2012年12月);C4——1949-2444(2013年2月);
C5——2444-1849(2013年6月)——A、B、C大调整的终点。1849-2270为×浪(2013年9月)。
X浪之后的第组A浪,内含细一级的(a)、(b)、(c),其中(a)浪似在2014年5月的1991点结束,(b)浪仍在运行当中,(截至2014年7月)。
这种划浪得不到深证综合指数,中小扳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印证,这几大指数都没有在2013年6月造出新低,因此是概率较低的次选划浪。
次选与首选划浪并无趋势方向的差异,只是次选划浪的调整周期向后推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