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周期可以是从一个顶部经过下跌调整,再出现一个新的顶部,即由顶部到顶部的循环。也可以是从一个底部经过上升,出现顶部,然后下跌调整,出现一个底部,即由底部到底部的循环。两种循环周期都是可以成立的。
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由底部到底部的循环更具稳定性。作者认为,由顶到顶的循环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比如,中国股市就出现过几例很稳定的由顶部到顶部的“大限之数”百月周期。
本节循惯例取由底部到底部的循环周期,配合波浪理论的5升3跌8浪循环,更贴合股市的实际走势。
一、循环周期的黄金分割
上证指数第一循环周期的太极设在1990年12月95点底部,周期时间长度为44个月,至1994年7月325点底部。其中5个上升浪从95点至1993年2月1558点,运行27个月,占整个循环周期时间总长的0.613倍,这是黄金分割比率,亦是螺旋线的扩张点。在螺旋的S线峰位上产生1558点顶部。换言之,其325点底部则大约出现于0.382的螺旋S线的收缩点上,可谓中规中矩,见图6.4.1。
第二循环周期的太极前移至325点底部,时间长度为130个月(老阴之坤数13的10倍,跌势终了)至2005年5月1043点底部。在整个循环周期中,从325点底部以S波上升推动浪形态在2001年6月2245点见顶,运行83个月,占整个周期时间的0.638倍,这仍然属于黄金分割的比率范畴(在股市中,0.6~0.66属于黄金分割范畴)。换言之,2005年5月的底部大约出现于整个周期的0.382位置上,与第一循环一样,在螺旋S线的峰位上见顶,在谷位上见底,真可谓“天人合一”之作。
第一与第二个循环周期因为5浪之顶都约产生于黄金分割的范畴内,中规中矩,称之为“正常的周期”。正常循环周期的特征点是,一段完整的5浪上升走势在螺旋黄金分割的扩张点上出现,在螺旋收缩点上,即约为0.382比率范围内产生调整C浪的底部(0.36~0.4为允许范畴),合计为5浪上升,3浪调整,8个浪组合为一次循环周期。这可以在我国古老的《易经》之八言卦循环中找到理论注脚。艾略特波浪理论的8浪循环可以追溯到我国古老的《易经》。
在一个循环周期中,其高点出现于0.618黄金分割附近的,我们称之为“正常循环周期”。上证指数的循环周期一及循环周期二,不但符合正常周期0.618黄金分割的要求,也完全符合“5升3跌,8浪循环”的模式。
上证指数的循环周期二处在历史上的第3浪上升及第4浪调整的过程中,时间是1994年7月325点底部至2005年5月1043点底部,共运行130个月,翌月即2005年6月3日在998点启动第三次循环。
循环周期二中的第3浪分解如下(呈5浪上升势态):子浪1,325点至1052点,呈快速上升势态。
子浪2,调整至512点,运行18个月,呈简单的三角形调整。
子浪3,至1510点,节奏明快,参与的个股甚广,运行15个月,第3浪特征明显。
子浪4,至1043点(1999/05),形态复杂拖沓,运行25个月,约是子浪2的1.382倍(25/18),充分彰显2浪与4浪简单与复杂、快速与慢速的交替原则。
子浪5,至2245点,5个浪共运行83个月(约为7年周期),在循环周期的黄金分割位置上产生顶部。
我们假定5浪上升时间83个月约占整个循环周期的0.618,则可以推算出这个循环周期的终点大约是135个月(83/0.618=134.3),其对应的时间是2005年10月1067点底部,11月从1074点拉升,2005年10月才是正统的周期点而非此前的998点。
循环周期二中的第4浪星A、B、C三浪调整势态,与5浪上升构成8浪循环(划浪省略不叙)。
图6.4.1循环周期
二、关于混沌周期
何谓混沌周期?混沌周期的特征有二,一是周期内的峰位并不发生于黄金分割率的范围内,而是带有随机性,呈不确定的混沌状态。但是,运行趋势及波动节律上,仍然保持了5升3跌,8浪循环的循环周期固有规律。二是混沌周期常发生在一个大级别趋势的末段,即发生在循环周期三中。循环周期三常会出现周期延长或者周期缩短的不规则现象,S形螺旋峰位也随之发生漂移。所以,称之为“混沌周期”。
图6.4.1中的循环周期三从2005年6月998点至2008年10月的1664点底部,共运行41个月,其中的998点至6124点是5波上升浪,其内部分解如下:
子浪1,998点至1223.56点(2005/09/20)。子浪2,至1074.01点(2005/12/06)。子浪3,至4335.96点(2007/05/29)。子浪4,至3563.54点(2007/07/06)。子浪5,至6124.04点(2007/10/16)。
5个子浪共运行29个月(卢卡斯数),占循环周期时间总长度的0.707倍,超出了黄金分割率范畴的极限0.666,表现为一种不确定的混沌状态。
循环周期三中的调整浪之A、B、C分解如下:
A浪,6124点至2990点(2008年4月),其中又包含一组细一级的A、B、C(划浪省略)。
B浪,至3786.02点(2009年8月),其中又包含细一级的A、B、C(划浪省略)。
C浪,至1664.93点(2008年10月),其中又包含一组细一级的下跌5波(划浪省略)。由此可见,尽管循环周期三处在“混沌”状态中,但仍然保持了5升3跌,8浪循环的固有规律。
循环周期二的末端998点底部(2005年6月)是第一循环的第4大浪,6124点是第5大浪。很显然,循环周期三处在上证指数有史以来第一循环之长期(18年),上升趋势的末段,发生周期变异就是必然的了。
上述关于循环周期三的划分法是探讨性的,即将2005年6月998点至2008年10月的1664点暂定为循环周期三,循环周期四从2008年11月开始,目前正在运行中。
另一种循环周期探讨性划分法是,循环周期三始于998点,至今仍在运行中,预测循环周期三也运行130个月,其循环终点后延至2016年2-4月。第三循环的始点仍然在2005年6月998点底部,终点后延至2016年2月或4月。这样,第三循环的运行时间与第二循环一样都是130个月,构成130月×2的时间对称。
13,是坤卦之数,130是13的10倍终了之数,13的终了之数而遣大底,正好是天时的巧妙安排。13,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DNA核数。本书就设有两节专门介绍DNA13月作为时间螺旋在股市生命链中的神奇表现。DNA13及其倍数-直贯穿着整条股市生命链,太极设在95点底部是如此,太极设在325点时也同样如此。历史上每一个重要的市场转向点,皆可以看到DNAI3月的影子,要么是其倍数生成,要么是其螺旋线比率展开。
作者认为,本节将第三循环的终点后移至2016年的3~4月其兑现的概率是相当高的,届时这里即使不是第三循环的终点,也会是一个市场的重要低点。行文至此,立字为案(2013年6月8日)。
作者在本章开始就介绍了循环周期的一个规律,即循环周期-和循环周期二是正常周期,所谓“正常”是指周期内包含5升3跌共8个浪,其中5个上升推动浪的运行时间约占周期总长的0.618(允许在0.60~0.66的范围内)。
本节介绍的循环周期一和循环周期二都是很规范的“正常周期”,而循环周期三是“混沌”的,不受黄金分割的规律限制。那么,本节的循环周期第三种划分法将第三循环终点后移至2016年2~4月,就少了很多技术上的束缚,这与本书中波浪理论那部分提到的6124点后调整的终点要在2018年3月或更后的时间出现并不矛盾。
图6.4.2是很有意思的,130个月代代相传自相似,89个月隔代相传自相似,41个月隔代相传自相似,均指向2016年2~4月这个时间节点。多重规律的重合,这就是技术保障。
图6.4.2第三循环低点指向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