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券市场,投资者只有充分认识自已和认识市场,才能在股海中任意邀游。本书其他章节的内容都是帮助读者来认识市场发展的规律的,而本章的内容是帮助读者认识自我,认识交易过程中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
只有认识交易过程中自身的认知偏差和心理误区,透彻剖析自己的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才有可能把握股市规律。通过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证券市场投资者存在着下面几种认知偏差和心理误区。
一、过度自信
心理学家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经常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水平高能力强,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心理学家对司机做过一个调查:问调查者的驾驶水平是高于平均水平、等于平均水平还是低于平均水平?结果表明,65%-80%的司机认为 自己高于平均水平。很显然,高于平均水平的司机不会超过50%。因此可以看出,司机对驾驶水平的过度自信。
同样,在证券市场,投资者本能的过度自信是一种普遍的认知偏差,在牛市中,更容易滋生盲目自信的心理。如我有一个朋友是个股票的初学者,在从1000点到6124点的牛市行情中,赚了很多钱,于是乎产生了不懂K线也能赚钱的思想。在经历6124点到1664点的熊市以后,才彻底清醒,自己仅仅是股市里的小学生。
过度自信还会导致我们对信息的处理失误。例如当我们通过分析,认为股价要上涨时,市场传来支持股价上涨的I正面信息和导致股价F跌的负面信息。由于过度自信,我们会认可正面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而忽视能够伤害自己自信心的负面信息。盲目自信导致投资者不能客观地对信息准确分析,从而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
因此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买卖过程中,应该学会客观地看问题,避免直目自信。
二、信息反应偏差
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即“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
“反应过度”是指在市场上升时表现得过于乐观,放大利好信息,而在市场下跌时表现得过于悲观,放大利空消息。这样就形成了投资者在市场中的追涨杀跌。“反应过度”还表现在部分投资者总是在乎每天的股价的起起落落,造成交易频繁。这样频繁的短线交易远远比不上看对行情下的中长线投资的收益。
“反应不足”是指当基本面、政策面发生变化后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不够造成认识的偏差。例如投资者对公司新出现的基本面变化估计不足.产生的决策滞后而导致损失。另外投资者在对政策的理解上也会产生偏差,从而表现出投资行为的滯后,而导致错误迟缓的决策(对政策的理解可参看本书第十一章)。
三、厌恶损失
厌恶损失是指人们在面对损失和收益的决策态度是不对称的。心理学家做过调查,人们在遭遇同样数量的损失和收益时,损失令人们的情绪反应更激烈。人们对相同情境的反应取决于他是赢利状态还是亏损状态。一般而言, 当赢利额与亏损额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亏损状态时会变得更为沮丧,而当赢利时却没有那么快乐。当个体在看到等量损失时的沮丧程度会比同等获利情况下的高兴程度强烈得多。投资者在亏损100元时痛苦的强烈程度是在获利100元时高兴程度的2.5倍。
举例来说,如果某支股票目前价位是10元,一位投资者是12元买人的,而另一位投资者是8元买入的,当股价产生变化时,这两位投资者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当股价上涨时。8元买入的投资者会坚定地持有,因为对于他来说,只是利润的扩大化;面对F12元的投资者来说,只是意味着亏损的减少,其坚定持有的信心不强。由于厌恶亏损,他极有可能在解套之时卖出股票;而当股价下跌之时,两者的反应恰好相反。8元买人的投资者会急于兑现利润,因为他害怕利润会化为鸟有,同时,由于厌恶亏损可能发生,会及早获利了结。但对于12元买人的投资者来说,会选择持股不卖或是继续买人摊低成本,因为割肉出局意味着实现亏损,这是投资者最不愿面对的结果。
我们常见到的散户投资者“善于止赢而不善于止损”的行为就是由于心理认知偏差造成的,当投资者实现账面赢利时,主力~向下洗盘,看见股价下跌,就急于将账面的小小利润获利了结。所以散户“善于止赢”,经常只能赚到大段行情中的一点蝇头小利,而一旦买入被套,反而在低位买人以摊低成本,导致由浅套到深套而不能执行“止损”。
主力也常常运用人们心理认知的偏差来实现其既定的战术。例如在吸货时,当将股价拉升到前密集成交区域后,再打压股价,那么赢利的短线客,怕失去既得收益,就会卖出手中筹码。而套牢盘,好不如容易等到解套,当股价开始又下跌时,会在略有小损失的情况下认赔出局。这样主力就能达到收集筹码的目的。
因此厌恶损失也就使多数投资者在面临确信有赚钱的机会时,成为风险的厌恶者;而在面临确信要赔钱时,又成为了风险的承受者。在这里,风险是指股价未来走势的一种不确定性。
四、厌恶后悔
厌恶后悔是指当人们做出错误的决策时,对自已的行为感到痛苦。为了避免后悔,人们经常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与厌恶后悔相关的是认知失调。认知失调可以认为是一种厌恶后悔,即对错误判断的后悔。人们可能不接受新信息或者提出歪曲的观点来维持原有的错误判断,而避免后悔。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新买人车子的人在购买完成后有选择性地避免阅读他们没有选择的车型的广告,而关注他们所选择的车子的广告。
举例来说,在牛市中,没有及时介人自已看好的股票会后悔,过早卖出获利的股票也会后悔;在熊市中,没能及时u止损出局会后悔,获点小利没能兑现,然后又被套牢也会后悔;在平衡震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及时换股而后悔;当下定决心,卖出手中不涨的股票,而买人专家推荐的股票,又发现自己原来持有的股票不断上涨,而专家推荐的股票不涨反跌时,更加后悔。
由于人们在投资判断和央策上经常容易出现错误,而当出现这种失误操作时,通常感到非常难过和悲哀。所以,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为了避免后悔心态的出现,经常会表现出一种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投资者在决定是否卖出一支股票时,往往受到买入时的成本比现价高或是低的情绪影响,由于害怕后悔而想方设法尽量避免后悔的发生。投资者不愿卖出已下跌的股票,是为了避免做了一次失败投资的痛苦和后悔心情,向其他人报告投资亏损的难堪也使其不愿卖出已亏损的股票。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除了避免后海以外,还有一种追求自豪的动机在起作用。害怕后悔与追求自豪造成了投资者持有获利股票的时间太短,而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太长。这种现象称之为卖出效应。当投资者持有两支股票,股票A获利20%,而股票B亏损20% , 此时又有一个新的投资机会,而投资者由于没有别的钱,必须先卖掉一只股票时,多数投资者往往卖掉股票A而不是股票B。因为卖出股票B会对从前的买人决策后悔,而卖出股票A会让投资者有一种做出正确投资的自豪感。但正确的选择往往是要卖出B,而继续持有A。因为被处于上升趋势的股票,涨了还会涨,处于下跌趋势中的股票,跌了还会跌。
五、心理账户
人们常常错误地将一些资产的价值估计得比另一些低。例如赌博赢的钱、股票市场获得的横财,意想不到的遗产等都会被估计得比常规收入低。人们倾向于更轻率和愚蠢地使用这些被低估的资产。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的归类称之为心理账户。
例如,从股票市场赚到的一万元和工资收人一万元是等价的,但人们通常在心理上对其是有分别的,可以说是有两个账户。股票赚到的一万元可能会相对随意地花掉,而工资收人在心理上会更加珍惜。在买卖股票中,当我们刚刚赚到一大笔钱的时候,由于盲目的自信和心理账户的不同,往往会做出轻率的买卖行为,而造成大的亏损。因为是从市场中赚到的钱,所以不像对待本金那样珍惜,从而盲目轻率地投资而导致将到手的利润又还给市场。这就是不同心理账户造成的投资决策失误。因此,当我们从市场中赚到一大笔钱时,要调整心态,从心理上将其视为本金一样,不可以轻率地对待任何一笔投资。
六、证实偏差
当人们一旦形成一个信念较强的假设或设想,有时会把一些附加的证据错误地解释成对原设想有利,不再关注支持那些否定原设想的新信息。人们有一种寻找某个假设的证据的倾向,这种证实而不是证伪的倾向叫“证实偏差”。
例如,当投资者通过分析得出某支股票要上涨的结论时,往往对新出现的有利信息或证据特别敏感或容易接受,而对不利的信息或i正据却视而不见。当股价没有按预期假设上涨而出现下跌行情时,由于这种证实的偏差,导致不执行交易系统的止损环节,由浅套到深套,最后因损失巨大面失去交易资格。
七、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受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做出决策的行为。
羊群行为说明股市中普遍存在从众跟风的投资者,自以为清楚别人的行为动机,盲目买进卖出。在牛市的末期,由于周围人的赚钱效应,很多没有入市的人也去开户买入股票,最后却变成了主力出货的牺牲品而接到最后一棒。
在股市中,投资者必须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如果人云亦云,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