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投资观点——大傻瓜游戏理论或选美理论
凯恩斯说,“按成规行事所得到的市价,是对事态一无所知的群众心理的产物,自然会受到群众观点突如其来的变化的剧烈影响。而使群众的观点发生变化的因素,并不一定要求与投资的预期收益有关,因为群众向来就不相信市场会稳定,尤其是在非常时期,没人会相信目前的状态会无限期地继续下去,这样,即使没有具体理由可以预期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但市场仍很容易一会儿受到乐观情绪的支配,一会儿受到悲观情绪的冲击。”凯恩斯这段话与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概念如出一辙。正是在这个时期,凯恩斯形成了后来流传于世的“大傻瓜游戏”理论或“选美”理论:“智力的争斗,在于预测几个月之后按成规所能确定的股票市价,而不是预测在未来好几年中的投资收益。甚至这种争斗也不需要为职业投资者提供什么好处,他们相互之间就可以玩起来。参加者也不需要真正相信,墨守成规从长远来看有什么合理的依据。从事职业投资好像是在玩一种‘叫停’的游戏,一种‘传物’的游戏,一种‘占位’的游戏,总而言之,犹如一种供消遺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胜利属于不过早或过晚‘叫停’的人,属于在一次游戏结束前能把东西传给相邻者的人,或者在音乐停止前能占有座位的人。这些游戏可以玩得津津有味、高高兴兴,虽然每个参加游戏的人都知道,东西总是传来传去,而在音乐停止时,总会有人没来得及把东西传出去,也总会有人没有得到座位。
“或者我们换一种比喻,职业投资者的投资,好比报纸上的选美竞赛,在竞赛中,参与者要从100张照片中选出最漂亮的6张,所选出的6张照片最接近于全部参与者共同选出的6张照片的人就是获奖者。由此可见,每一个参与者所要挑选的并不是他自己认为最漂亮的人,而是他设想的其他参与者所要挑选的人。所有的参与者都会以同样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以致使挑选并不是根据个人的判断力来选出最漂亮的人,甚至也不是根据真正的平均的判断力来选出最漂亮的人,而是运用我们的智力推测一般人认为最漂亮的人。”
凯恩斯有时也把这一理论称之为空中楼阁理论,他认为没有人能够确切知晓影响未来收益前景和红利支付的因素,所以,“大多数人所关心的,并不是对投资对象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可能收益做超长期的预测,而是稍稍先于公众预测到传统估值基础发生的变化”。在他看来,职业投资者并不喜欢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估算“内在价值”上,而是更乐于分析大众投资者未来可能的行为模式,分析在乐观时期大众投资者怎样把希望建成空中楼阁,“如果你认为一项投资以其预期收益定价为30美元,但同时你又认为三个月后该项投资的市价为20美元,那么你现在为这项投资投入25美元就是不明智的做法。”因此,成功的投资者,总是事先判断出最易被大众建造成空中楼阁的投资形势,随后抢先购买股票。
无论在金融界还是学术界,空中楼阁理论都有大量的倡导者。罗伯特·希勒在其最畅销的《非理性繁荣》书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于网络股和高科技股的狂热,只能从大众心理的角度加以解释。21世纪初,强调群众心理的股市行为理论已经走进大学,并在整个发达国家的一流经济学系和商学院中受到青睐。在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授予了一名心理学家一—丹尼尔·卡尼曼,以表彰他在“行为金融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再早一点,奥斯卡·摩根斯坦则是这一理论的领衔倡导者,他在与人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所表达的观点,不仅对经济学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而且对国家安全决策和公司战略规划也产生了深远影响;1970年,他与同事克利福·格兰芝在两人合著的《股市价格预测》一书中指出,探寻股票的内在价值无异于水中捞月,在交换经济中,任何资产的价值都取决于真实或预期的具体交易;摩根斯坦曾经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下这样一条拉丁语格言,他觉得这也是每位投资者应该遵循的原则:价值完全取决于别人愿意支付的价格。摩根斯坦这一理论曾完全被当代投资大师索罗斯所继承,并发展成为其独特的反身性理论,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可见这一理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