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的完善阶段
时间为20世纪30年代后至今。在1929-1933年这次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中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打击下,世界主要证券市场股价一泻千里,市场崩溃,投资者损失惨重,如到1932年7月8日,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只有41点,仅为1929年最高水平的11%。但是,大危机也使各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证券市场管理的重要性,于是,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制定证券市场法规和设立管理机构,使证券交易市场走向法制化,如美国19331940年期间,先后制定了证券交易法、证券法、信托条款法投资顾问法、投资银行法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增长,证券市场也迅速恢复和发展。于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证券市场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也日益活跃。这一时期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新特点。
(1)金融、财富证券化。即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比例越来越高,居民储蓄结构也相应的出现了证券化倾向,股票和其他证券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来越高。
(2)证券市场多样化。这主要表现在:有价证券的发行种类、数量及其范围不断扩大;交易方式日趋多样化,除了证券现货交易外,还出现了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交易、信用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
(3)证券投资法人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证券投资者的结构有很大变化。除了社会公众个人认购证券外,法人进行证券投资的比重日益上升,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投资基金的大规模人市,证券投资者法人化机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4)证券管理法制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更加重视证券市场的法制化管理,不断制定和修订证券法律、法规,不断推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运行。同时,还通过各种技术监督和管理活动,严格证券市场法规的执行,证券市场行情趋于稳定,证券市场的投机、操纵、欺诈行为逐渐减少。
(5)证券系统网络化。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技术推动下,证券市场的网络化迅速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网络交易的突飞猛进上。与传统交易方式相比,网络交易的优势是:第突破了时空限制,投资者可以随时随地交易;第二,直观方便,网上不但可以浏览实时交易行情和查阅历史资料(公告、年报、经营信息等),还可以进行在线咨询;第三,成本低,无论是证券公司还是投资者,其成本都可以大大降低。
(6)证券市场国际化。现代证券交易越来越趋向于全球性交易,世界上主要证券市场的经纪人可以通过设在本国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与国外的业务机构进行昼夜不断的24小时业务活动联系,世界上各主要的证券交易所都成为国际性证券交易所,它们不仅在本国大量上市外国公司的证券,而且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国际性的股票委托交易。1990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达500家,纽约证券交易所有110家,东京证券交易所有80多家。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国际证券市场的联动性越来越强,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需要世界各国达成统一认识,釆取联合行动。
(7)证券产品不断创新。“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产品日新月异,证券品种不断创新。浮动利率债券、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分期债券、复合证券等新的证券品种陆续涌现,20世纪的后20年更是如此,金融期货与期权交易等衍生品种的迅速发展,使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8)证券市场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后发生的多起世界性、地区性金融危机,尤其是最近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能反映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