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股的标准波动形态
如果股票市场确实像增长率定价公式所描述的那样—股票的内在价值由一个稳定的均衡市净率衡量,那么下面的推论就能成立随着每股净资产的累积增长,成长性股票的每一轮价格波动都会出现更高的高点和抬升的低点,即与图3-9所示的波动形态相致,而不是随机游走。
图3-9成长性股票的标准波动形态
鉴于真正的成长性股票是稀缺资源,其价格在财务指标表现正常时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所以平均价格高于内在价值。仍然使用表3-7中的18只股票作为样本,不计算2009年后新上市的股票。
表3-8成长股波动形态的实证检验
结果如表3-8所示,符合图3-9的标准波动形态的股票占比很高,但这必须考虑到样本的选取是使用了巴菲特提倡的轻资产高收益原则。
结语
读者朋友可以松口气了,因为终于完成了包含如此多数学的章内容,眼镜度数深不可测的理工男会认为是小菜一碟吧,以后的章节都会很容易读的,如果你认为本章所使用的数学太难,也可以直接运用结论,即直接运用公式。从赚钱的角度而言,是否彻底搞懂了推导过程也不算关键。并不是我不想运用简单而愉悦的方式表达定价公式(如果我有林夕大师的生花妙笔或许就能做到),而是我觉得有必要通过完整的推导过程向读者证明股票市场所真正认可的价值原理——成长就是价值,这个原理是放诸四海皆有效的普遍原理,而不是仅仅就中国市场而言。
过去不少大师,如菲尔·费雪和彼得·林奇,都在他们的著作中说明了成长股投资的意义,但这些著作都是主观描写,而没有从理论上(严谨的数学关系)给出选择成长股的理由,更没有提出可靠的成长股定价方法。因此投资者往往对着成长股无从下手,只有临渊羡鱼的份,如果时机选择不当或遇上伪成长股一不小心就会深套其中,以至于成长股几乎成了高风险和炒作的代名词。如果缺乏正确的理论支持和对理论的坚定信念,在投资这条路上就会左右摇摆,连彼得·林奇自己也是多吃不消化,他将股票划分为六种不相关的类型,他持有的股票有几千只,一会儿在这本书中强调十倍股(《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会儿又在另一本书上宜称真正让他赚钱的是周期股(《战胜华尔街》),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结果把他自己也搞得身心俱疲。菲尔·费雪主要将重点放在好公司的描述上,但问题是好公司不见得是好投资,在严重高估的价位上买进的话,一旦遇上熊市出没就会深陷其中。只有明白理论和公式的原理才会确信“成长就是价值”的结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通过数学关系明确地衡量股票的内在价值,才能确定买点卖点,而不是交由分析师或理财顾问决定你的投资。
因为成长股是稀缺资源,在很多时候价格都会被高估,结果不懂买入时机的投资者往往高位接盘,这就使成长股投资似乎成了炒作和不理性的代名词,反成长股的理论因而有了生长的土壤。那些所谓的价值派人士总是标榜“高大上”公司的股票才是价值股,或者低市盈率的股票才安全,当市场步入漫漫熊途他们又宜称要长期持股,结果是买入大盘蓝筹股的投资者长期赔钱、价值转移。某些基金经理一再向媒体宜扬他的坚守精神,问题是他的这种坚守于他自己的利益而言是没有损害的,但对基金投资者则不然,某些人动不动就搬出2007年那种大象起舞的奇景去为他们自己的理论空洞辩解是没有意义的,那种大象群起的情景其实是流动性泛滥的征兆,聪明的投资者现在都将之看作反向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