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策调控力度加大
(一)货币政策由稳健到从紧
从2005到2007年,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货币政策逐渐从紧的一个趋势。在2005年的时候,货币政策基本维持着平稳的水平,但是在到了2006 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加快和股票市场的逐渐走高,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市场的流动性开始出现,但是总的来看,速率还相对正常,但是到2007年,随着CPI数据的不断走高,经济过热的迹象愈发明显,特别是股市的大幅度上涨以及居民存款向股市转移速度的加快引起了管理层对货币流动性的强烈关注。可以看到,2007年,央行先后6次上调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先后9次上调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力度越.来越强。
央行在2007年《第三季度货币执行政策报告>中表示,央行将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当加大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从"稳健"走向“适度从紧”,在央行公布的报告中明显发出了货币政策将调紧的信号。在央行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对货币政策的修饰词是“稳健",措辞是“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适度从紧" ,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央行将货币政策的修饰词变成了“适度从紧”。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并透露出重要信息:已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 ,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 ,已经向市场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
统计发现,相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可能更为直接,例如,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当增加货币供应”,2000年上证综指大涨51. 73%;而200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截至2008年11月底,上证综指暴跌64. 43%。
我们认为,政府强调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对股市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货币成本的提高使得部分投资者从股市抽离资金,并对于资金回流银行产生吸引力。同时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成本,降低盈利,无疑会对股市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那么从紧的货币政策对股市有些什么影响呢?
1.对上市公司资金面的影响
从紧的货币政策从本质上说就是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信贷节奏,地产股、银行股等相关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面临着资金面紧张的困境,从2008年上半年半年报上看,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明显下滑,应收账款明显增加。这在-定程度上表明经营环境正在向不利于卖方的企业发展。
2.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紧缩货币政策对上市银行业绩影响是最为直接的,贷款的利息收入仍然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而信贷规模的缩减,使得银行贷款的增速小于存款,这将使得银行的利息收入所占比例相对减少。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从紧的货币政策将直接导致银行可放贷资金减少,从而影响房地产投资资金、购房贷款的数量,以此打压购房需求,控制房价的上涨势头,从而影响地产业的业绩。与此同时,贷款利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本,尤其对资产负债率高的上市公司影响更甚。毫无疑问,这些都势必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3.对股市中资金供求的影响
2007年股市的红火归结为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涌入股市,开户人数不断创出新高,股市更多地成为投机者的战场而非投资者,这使得市场中充满了泡沫。紧缩的货币政策收缩了资金流动性,使得股市的资金受到一定抑制,特别是生产性企业大量投资股市的状况会明显减少,同时股市也会随之降温,逐渐回归理性。
总的来看,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年来首次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已客观上起到了紧缩股市资金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股市2007年10月以后市场的资金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