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结构性转型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发展已得到了一个崭新的转折阶段,因而,在突出旧的市场特点的同时,就发出了急待更新与发展的强烈呼声。
根据有关人士的观点,我国资本市场在过去的10年中一直带有浓郁的计划经济色彩,或者说是政府干预的市场模式。其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以及退出、信息披露方面,与国际上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带有中国自己的特色。中国资本市场要用5年(2001—2005年)的时间进行根本性的结构性转化,这是目前遇到的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难题。
转型将在下面五方面进行:
对目前股权流动性结构推动转型。目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2/3为非流通股,这使得整个资本市场的信息失真。比如股票价格就是“失真的价格”,它代表的是1/3的流通股价格,导致投资者投资行为扭曲,市场发展速度减慢。控股股东基本不关心流通股价格,业绩的好坏与投资无关。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人的行为出现了不规范乃至畸型态势。控股股东不关心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比如业绩、分配政策基本只是少数国有股法人单方面决定的。
投资者结构的转型。虽然我国证券市场至今规模不大(总流通市值不过2万亿元人民币),但仅有投资者从储蓄中拿出钱来买股票,这样的资本市场不会发展起来。当然这就需要创造许多条件,只有建立多元化的资金通道,金融体制才可形成流动,这样才有效率,才有规避风险。这里包括基金的发展,比如美国共同基金联合会,它包含了400多家共同联合基金,管理6万多亿美元的资产。美国有的基金一只就拥资千亿美元,几乎可以买下我国整个股市,我国股市不能靠目前以中小散户为主的投资群体支撑,我们的资本市场必须多元化发展,仅仅依靠百姓储蓄和几只基金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多元化发展才能促进市场在资金推动下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还要市场化,即各种资金的资产结构必须市场化。
资金机构的转型。这主要是推出民营的、大型的、市场化的、投资理财金融机构,甚至建立规范的私募基金。
投资产品的转型。目前投资产品只是扁平,没有厚度的。
产业机构的转型。由于历史原因,传统产业比较多,很难说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资本市场有持续的发展的前景。
转型将面临下面三大主要障碍:
市场流动性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轨的问题能否解决。
10年前,我们的股份制改造高估了企业的业绩,其实由于历史包衹等问题使得我国国企的盈利能力很低。资产的价值在于它的流动性,所以非流通股股本数量应该浓缩。要想市场得到持续发展,就应该解决好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问题。
能否建立多元化市场的资金管道。如果不能实现多元化,风险就不能分散。
市场透明度和公司业绩的问题,这是最大的问题。
市场透明度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美国自安然事件以后,通过了一系列法规来加强市场的透明度。我国的资本市场更存在着这个问题。市场透明度除了做假账、三大违法问题(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之外,上市公司高层的道德危机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上市公司如果赚钱了,想方设法摊薄,结果股东每股收益1分钱;如果亏损了,高层管理人员仍然拿很高的报酬。据资料显示,目前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薪都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有的高达1000万元,而其经营企业盈利则是微乎其微,甚至陷于亏损(ST、PT)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