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实验
实验1.1模拟的是无人知道信息条件下的单周期单向拍卖市场,6位实验参与者都只知证券的价值或为4或为20,但真实值是不知道的,并且也不知道其他参与者是否拥有内部信息。通过图4-1和表4-3我们可以看到实验中参与者的报价很快就达到了。经过一小段时间的沉寂后,由5号参与者以4.5的报价首次打破4元关口。根据事后询问,该参与者表示他当时的报价是合理的。因为如果证券价值是4,他只赔0.5元;可如果证券价值是20,他的收益则是20- 4.5=15.5元。然而,这一报价行为虽然对该报价者本人而言是理性的,但对其他参与者而言却造成了噪声影响。我们可以观测到,其他参与者在看到有人报出4. 5元后,也纷纷跟进报价。这很可能是认为4.5元报价者是在拥有内幕消息的前提下报出此价格的,并在此猜测下随之修正各自的预期。但这种噪音的影响随着报价的攀升而逐渐减弱,最终最优价格停留在7元。由于实验中没有给出证券的真实价值,所以我们要分别讨论两种情况下的价格泡沫。如果证券的价格为4,则该实验形成的MAD=7-4=3,MRD=0.75;如果证券的价格为20,则MAD=20-7= 13, MRD =0.65。平均来看,在该实验模拟的信息完全匮乏市场中,MAD =(3+13) /2=8; MRD= (0. 75+0.65) /2=0. 7。
实验1.2模拟的是所有人均知信息条件下的单周期单向拍卖市场,6位实验参与者都知证券的价值为4的概率是50%,为20的概率是50%。在此条件下,可得对证券价值的理性预期为4x50%+20x50% =12。通过观察实验参与者的报价我们会发现,在报价达到12后略有停顿,又很快有参与者报出13的价格。这一报价也客观上给其他参与者以错觉,并跟风报价,最终形成的价格要高于理性预期,MAD=15. 1-12=3.1, MRD=0. 26。具体见图4-2和表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