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法玛提出的,而且影响金融市场界已40年。它是一种实践证明十分科学合理的投资理论。
1969年法玛在给美国金融协会年会报告中指出,“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价格充分反映着所有信息。”此话的意思是,在一个有效市场上,如果没有内幕消息,便无法战胜市场。因此,法玛对股市投资者的劝告便是:(1)买入股票后即长期持有;(2)注意投资组合;(3)把资金投入指数基金;(4)只注意你所能控制的一件事,即尽量降低交易成本。
有效市场理论似乎只给了人们一个“无为”的忠告。
这些在今天看来几乎是老生常谈的股票投资要领,40年前却极具革命性。它被人们称为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催生了指数基金,这类基金专门买卖标准普尔500和威尔希尔5000等指数。统计显示,这类基金目前管理的资产相当于美国股市总市场值的10%,而在2002年中,竟有60%的中小散户资金都流入了共同基金账户。也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小投资者,全然不顾有效市场理论的劝诫,仍宁愿通过共同基金买进卖出股票,企图获取跑贏大市从而得到高回报。在此过程中,眼睁睁地看着大基金大赚手续费和代理费。
但是,1991年,法玛在肯定他的“有效市场”的理论的基础上,也开始承认“市场现实的复杂性已超出了有效市场理论派的当年预见。”有效市场论者认为股价波动是随机的,有关股价的所有消息均已在报价中得到反映。这和我国目前广大股市分析的“技术派”人士一脉相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最后入场的投资者都必须是理性的,完全可能是这种情况,即非理性的投资者以种种非理性的方式表现出其非理性,从而被逐一淘汰出局,或承受投资亏损。然而恰在这里,有效市场理论显示其破绽,即理性投资者将会利用市场的一时疯狂而大赚其钱,同时把股价推到合理价位。这与“得不到非常报酬”的有效市场理论相悖。因为既然非理性者亏了,那么理性者就必然盈了,否则,那钱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