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都在努力追求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而要达到这一点,只有经济的稳定增长才有可能。
但事实上,经济的长时间增长并不是均匀的,而经常被周期性的经济不稳定所打断。经济活力水平的上升和下降总是互相交替的,这就称为“经济周期”或“商业周期”。“周期”这一术语用于生物学和其他科学领域,本来是用来表示一种经常重复但未必在同一水平上重复的现象,因此,用以表示社会经济生活的运动方式也是呈周期性的,即存在重复性的。商业周期可以认定为以下3个数值的动态变化:
(1)就业率变化情况。
(2)产值变化情况。
(3)物价水平变化情况。
周期理论
周期,这是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总体上的发展方式,是经济意义上的一种宏观经济平衡走向另一种宏观经济平衡的运动方式。因此,周期可以看作是市场经济自身调节的一种手段。因为其具有的周期性特点,周期不是圆周运动,而是一种螺旋运动,是发展进步的一种方式。
对周期的描述
周期(波浪),在这里是指经济或商业活力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和服务的规模扩大,接着是缩小、衰退、萧条,然后是复苏,是重新增长。所谓周期,就是呈规这样不同的时间段。
卡尔,马克思将周期分为4个阶段: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上升阶段。它们是依次更替的。现代的经济文书中广泛采用的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的术语。根据它的说法,经济周期包括以下4个发展阶段:紧缩(衰退、下降)阶段,触底(萧条)阶段,复苏(扩张)阶段和巅峰(景气)阶段。
市场经济发展的上升和危机两个阶段是需要准确跟踪研究的。
经济的上升阶段始于经济活力的复苏,表现方式是签订的新合同增加,失业率有所降低,消费需求回升,由此导致商品和服务的规模逐步扩大。经济.上升的巅峰,在美国文书中称为“景气”。
市场经济系统的危机是以生产的急剧下降为特征的。开始表现为逐渐的紧缩,经济活力减退(贸易合同减少,商品交易包括现金交易和信贷业务的业务量减少)。危机与一定商品或某一经济部门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是有区别的,因为危机是以总体上的生产过剩形式出现的,伴随的是物价的大幅下跌、银行的破产、生产企业的停产以及贷款利息的增长和失业率的增加。
下降到最低点就叫“触底”(底部),是萧条不景气阶段。这一阶段是以经济的停滞(停顿)、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疲软、生产企业严重开工不足和大量失业为特征的。经济周期性发展中的负面现象还有衰退。这是指经济持续下滑,国内生产总值降低.半以 上,出现了生产下降或生产发展速度减慢的现象。
在20世纪中叶前的危机时期,发生了因为有效需求下降和失业率增加而导致的物价全面下跌现象。现在,经济的垄断行业在国家的支持下,不仅可以维持危机前的价格水平,而且常常可以促使它继续增长。在保持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这种生产下降叫做“滞胀”。
为了描述经济形势的动态特征,可利用以下参数:
(1)在上升阶段增加下降阶段减少的周期性参效(开乙率、物价总水平,货币流通总量等等);
(2)上升阶段减少下降阶段增加的反周期性参致
(3)发展动态与经济周期不相符的非周期性参数(出口规模);
(4) 超前性参数(接近颠峰或触底前,物资储备和货币流通总量就达到了最大或最小值);
(5) 滞后性参数(过了周期的颠峰或触底后,失业率、工资支出才达到最大或最小值);
(6) 吻合性参数(模据经济活力的波动而变化的参数,如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