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指数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已经存在很久了,被认为大概是货币产生以后才出现的,是与货币的功能密不可分的。
“通货膨胀”这一术语来自于拉丁语的"inflatio," 是“膨胀”“暴涨”“隆起”的意思。初次在北美使用是在1861 ~ 1865年国内战争时期,用以表示纸币流通膨胀的过程。到了19世纪,这一术语也用于英国和法国。该词广泛地应用于经济文书中是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事情,而在苏联经济文书中的使用则是20世纪中期的事。
传统上判断总体通货膨胀的是货币总量流通渠道过溢,超过了商品流转的需求量,从而导致货币单位的贬值和物价的上涨。
但是不能根据货币流通渠道过溢和货币贬值而判定通货膨胀就是全面的。虽然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上涨,但不能筒单认为是纯粹的货币现象。这是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市场经济各领域再生产的比例失调引起的。通货膨胀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最为尖锐的问题。
通货膨胀就是总的物价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提高。当然,这并不意昧着所有的物价都会上涨。在物价.上涨最快的时候,有些物价仍会保持相对的平稳,有的甚至可能下降。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价格水平的不断上涨,而且走势并不平衡:一些物价翻着番地涨,一些有适度下降,还有一些根本就不涨。
通货膨胀表现形式
以前,通货膨胀通常是在非常状态下,比如在战时,国家发行大量的货币充作军饷时出现的。最近二三十年,通货膨胀成了许多国家经常存在的现象,成了其再生产过程中的常态。
当物价_上涨水平不超过年均10%时,这样的通货膨胀可能是适度的,会慢慢过去。经济学理论把这种通货膨胀看作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好兆头,而这样的国家则是执行有效经济政策的主体,这样的通货膨胀可以使价格随着生产和需求条件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
奔驰式的通货膨胀是指年均物价上涨20% ~200%的现象。虽然大多数交易和合同会考虑到物价上涨的这种速度,但这无疑也会对经济构成巨大的压力。
恶性通货膨胀是指流通货币的数量和物价以天文数量上涨的现象。尼加拉瓜就创下了这样的纪录:该国内战期间的年均物价上涨水平达到了33000%的水平。在俄罗斯,物价上涨最快的是1992年,这一年的物价上涨水平达到了2600%。
不管是适度通货膨胀、奔驰式通货膨胀,还是恶性通货膨胀,都属于公开的通货膨胀。与之不同的,还有隐性的通货膨胀,可能是未被觉察的。这种情况下的货币贬值表现为赤字和位次的变化。
通货膨胀可以是平衡的,即物价的,上涨是适度的,而且是同时针对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在这种情况下,与年均物价适度上涨相适应的是利率也同步上涨,这与物价平稳的经济形势是同义语。
不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各种产品的价格上涨速度非常不一数。
通货膨胀的类型
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中,要么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要么是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两者必居其一,而且两者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Demand 一pull Infation)是供需之间的平衡受到了破坏。传统上都把价格水平上的变化解释为总需水过剩。这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扩充了国家订货(军工订货和社会订货),在企业全部开工和几乎使用100%生产能力的条件下扩大了生产资料需求,并增加了劳动者的购买力(增加劳动支出),由此导致相对于商品的流通货币过剩,导致价格上涨。换一句话说,流通中的支付资金过剩碰上了商品供应的不足,这就导致价格总体水平的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 - push Infation)是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价格的,上涨。供给的缩减同样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以成本增加为基础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导致价格,上涨是因为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指该生产规模的平均成本。提高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就等于是压缩了利润和公司打算以现行价格提供的产品产量,结果,就出现了整个经济上的供货和服务的减少,最终导致价格水平的上胀。因此,按照这一理论,是成本而不是需求刺激了价格的上涨。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将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区分开来,因为两者是互相影响的,因此,比如工资的增长,既可以看作是需求型通货膨胀,也可以看作是成本型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