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为什么会蒙受损失,归根结底是因为市场的波动。但正如凯恩斯所说,关于股票市场,我们唯一有绝对把握的就是它会波动。股市不但波动,而且波动的幅度远远大于基本面的波动所能解释的幅度。根据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席勒(Shiler)教授的研究,美国股市价格相对于基本面而言,波动率巨大。在1970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股市大幅下跌之前,整个股市的估值和它基本面的估值相比,几乎高出100%。而在1929年股市崩盘和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时候,美国股市的估值比基本面的估值要低30%左右。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股市在1970年会出现大熊市,也解释了为什么在2009年9~10月美国股市会在短短几个月里下跌了50%。
但是再看看我们的日常生活,大家都觉得整个社会还是吃这么多食物,住这么多房子,买这么多汽车,所以很难理解为什么股市会出现这么大的波动。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跟全球经济的泡沫扩张和经济危机有紧密联系。经济泡沫或者资本市场泡沫是自资本市场出现之后一个 与生俱来的、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经济泡沫为什么会形成?经济学家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完全准确的解释。正是因为经济学家对于经济的周期和泡沫没有完全谁确的解释,才导致经济泡沫和危机的频率在过去二三十年里不是越来越低,而是越来越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1987年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股灾,1990年出现了美国存贷协会(Savings and Loans)的危机,也就是小型的房地产危机,1997-1998 年出现了拉美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1998~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然后是2008年的美国房地产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和2009年开始到现在还未终结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经济现在是每过四五年就有一次危机。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的泡沫?恰恰是因为投资者的贪婪和恐惧,换句话说,投资者的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泡沫。
正是由于传统经济学对于个人、厂商和投资者的完全理性的假设,和建立在这种假设之上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对于这些经济和金融市场中的重大问题难以提供很好的解释,催生了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在过去三十年的爆炸式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阿莫斯. 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等几位学者开始在各自的领域里对决策者的理性行为假设提出了质疑。这种质疑,直接反映了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对于经济学和金融学进- . 步发展的巨大贡献,及经济学和金融学进一步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进展的强烈要求。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金融理论和心理学的紧密结合。
心理学研究给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启发就是经济人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会表现出一些系统性的偏差。这些偏差会影响经济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也会影响资本市场里的所有投资者。从宏观层面上讲,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有可能带来经济的周期和危机;从微观层面上讲,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非理性,有可能带来投资领域的泡沫和崩盘。人类行为,这亚当.斯密非常看重的经济学核心问题,通过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重新又回到了经济和金融研究的主要视域。
在行为经济学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现代金融学也开始对资本市场中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非完全理性行为给予关注,从而促成了行为金融学领域在过去20年爆炸式的发展。通过资本市场提供的丰富数据和案例,行为金融学在过去一段时间对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法理学,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行为金融研究表明,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私营企业、政府机关和监管机构,都受到不同行为偏差的影响,也在金融和投资决策中暴露出不同的局限性和错误。因此,如何对待个人和机构的行为偏差,以便纠正自己的错误,改善自己的金融决策,提升自己的决策质量和投资收益,就成为行为金融研究可以给广大投资者,企业管理者、市场监管者和政府机构做出的一个重要的贡献。
作为一名行为金融专家,作者希望能够通过本书帮助各类投资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更好地了解金融和投资。只有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了自己,了解了自已行为和决策中的误区和局限性,了解了自己的投资业绩和自己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和挑战,才可能有效地改善自已的投资决策和提升自己的投资业绩。投资界有句老话说,投资者最大的敌人是贪婪和恐惧。作者觉得,这可能恰恰反映了投资者的心理,和投资者对自己、对投资了解的缺失。因此,作者希望利用《投资者的敌人》一书,和读者分享行为金融学在全球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把这些全球成果和中国的情况相结合,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中国投资者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投资理念,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从而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