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常常会驱使我们做出非理性行为,这些行为在情感上无可厚非,它让我们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然而,人类大脑的使命,就是尽可能帮助我们求得生存,规避危险。深藏在我们大脑中的情感回路,会本能地让我们去憧憬和追求一切具有回报色彩的东西,同时规避任何可能的风险。
美国财经作家贾森·茨威格发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一个把神经学、经济学和心理学融为一体的新型领域,他发现通过这个新的研究领域,我们能从生物的本能层次去认识投资行为的原动力。
在专著《当大脑遇到金钱》中,贾森·茨威格引入神经经济学原理,剖析了人类的大脑是如何评价收益、衡量风险和计算概率的。
把投资理论与实践结果对比来看,我们会有惊人的发现。
理论认为:越是紧密跟踪自己的投资,赚的钱就越多。实践则是:随时跟踪所持股票消息的投资者,收益率低于那些不管不问的投资者。理论认为:在投资上投入的精力越多,赚的钱就越多。实践则是:一般来说, "专业”投资者的投资业绩与“业余”投资者毫无差别。
贾森·茨威格得出的结论是:现实生活中,投资大脑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它与我们所谓的具有有效性、一致性和逻辑性的投资理念相去甚远。
如果仔细思考此类命题,你我就会发现,我们很可能比自己想象的要愚蠢得多。此时需要做的,就是约束自认为聪明的大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试图去超越大盘的徒劳。
贾森·茨威格的研究还表明,对于一个因为投资而赚钱的人,他的神经活动和瘾君子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在同一种刺激连续重复两次之后,我们的大脑会自发、不可控制、下意识地去期待第三次刺激的出现。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初涉股市不久即获取巨大收益的吉姆·罗杰斯和曹仁超,很快就沦人破产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