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识别市场情绪的转折点,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容易使市场情绪逆转的几个契机,走在大众情绪扭转之前。
契机1:政府出台大政策时。
关于政策,我们在第2章已经作了详细的分析,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里仅补充一点:很多重大冲击来临后,市场都会有一段短暂的“观察期",要善于利用“观察期”来行动。
例如,2008年11月9日(周日)政府公布了“4万亿人民币教市计划",次日,沪指大涨7.27%,但在盘中仍有几个小时的平静期可以供投资者买入股票。在随后的两日,股指又回吐了部分涨幅,也是很好的加仓时点。
“观察期”的存在是由于股市中总有不少反应迟钝的投资者,尽管冲击十分重大而明显,但他们还是很难独立评估冲击对股市的影响程度,往往要先看一会盘面或者先听听股评家的评述才会行动。除了极少數人能够先知先觉,我们不可能事先得知政府什么时候出政策教市,但这样的“观察期”却为优秀的投资者提供了非常难得的行动机会。
契机2:出现外围利空冲击时。
A股通常对外围利好无动于衷,但对外围的利空却反应强烈。这可能是由于恐慌的情绪比乐观的情绪更容易传递。例如, 2010年4月份希腊債务危机出现后,A股大受拖累,从3 100多点开始下跌,一口气跌到2 600点上下才歇一歇,被评为全球倒数第二的股市(倒数第一的是希腊)。
由于外圈利空距离较远,投资者很难一下评估出利空的严重程度。这时候,市场会有一段平静期,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观察期”。千万不要被这种平静所迷感,你应该这样想:就算是虚惊一场,市场也不会马上大涨,最多只会维持之前的趋势。但如果是实质性冲击,一场急挫就会随时来临。所以,上策是抓住“观察期”的平静机会,先撤离再说。
“欧猪四国””的债务窟窿早在2010年2月份就有诸多报道,而最广受关注的希腊危机在2010年4月初也已露端倪,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 2010年4月9日,惠誉下调希腊政府债务信用评级。但是A股是4月19日才暴跌,之前有一个礼拜的平静期。
希腊只是一个拥有1 100万人口的小国,比深圳的人口还少,而且与中国相隔十万八千里,它发生的危机怎么会影响到中国?这种想法在危机开始时十分普遍,却很不可取。利空对股市的打击并不是以它的影响程度来衡量的,并不是说希腊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的比率占0.1%,股市下跌0.1%就可以了。利空对股市的真正打击在于它可能成为市场情绪逆转的导火索,一旦下跌趋勢形成,趋势自我加强的正反馈性就会导致股市大幅下挫,超出人们的想象。
希腊危机引起人们恐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希腊虽小,与希腊类以的欧洲国家却很多。如果希腊倒下,另外的“欧猪三国”和其他类似的国家没有理由不会倒下。就像次贷危机中的贝尔斯登,它倒下后,雷曼兄弟就成了市场做空力量的众矢之的,它很难不倒下。说白了,希腊就是多米诺骨牌队列中的头张牌,它的命运关平整个队列的安危,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塞尔维亚一-位爱国债青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立继承人斐迪南大公,他做梦也没想到此举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1000万人死亡。不过,萨拉热窝所处的巴尔干半岛却早就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这个偶然的事件其实也不那么偶然。所以说,希腊虽小,投资者却不可小觑。
因此,投资者对外围利空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那些后面还连着“火药桶”的利空,更要“走为上策",万不可存侥幸心理,
契机3: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时。
经济数据的公布,也容易成为市场预期改变的转折点。对股市影响比较大的宏观数据有: PMI贸易顺差等先行指标,CPI、PPI等价格指标,以及MI、M2、新增贷款等货币供应量指标。当它们与市场的预期相差很大时,就得格外留心。
在对经济数据进行解读时,要注意分析数据背后的经济逻辑。
所有的经济数据只是一种提示,让投资者去寻找数据背后的原因,它本身未必是投资的依据。同样的数据,在不同时期,其含义是不一样的。比如GDP增速超过了10%,在2009年可能是好事情,说明经济体恢复得不错,走出了危机的阴影,但在2010年可能就不是好事情,说明经济体过热,物价和资产价格不好控制,增大了硬着陆的风险。再比如CPT上涨,在不同时期其动因是不同的,可能是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所导致的输人性通胀,可能是工资、房租、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推动,可能是需求旺盛所导致的需求拉动,还可能由流动性泛滥直接导致。背后的经济逻辑不一样,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就不一样,对股市的影响也不一样。如果单单看数据,就容易犯下教条主义的错误。投资者在挖掘出其背后的因果关系后,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去证明这种因果关系,那就得再找数据辅助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