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界的共识是:通货膨胀会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让富者更富,穷者更穷,更确切地说,会让为官者更富,让为民者更穷。当社会中的货币增加时,增加的部分不会均匀、均速地分布到所有人身上,而是那些本来就拥有大量资产的、更接近钞票的人先得到,他们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变得更富有。而本来就比较穷、资产比较少、规避通胀手段少、能力低、和政府没什么关系的人,将成为通胀的实际受害者,对他们而言,政府容忍或制造一分通胀,他们就要承受一分损失。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援引列宁的话:摧毁资本主义的最好办法是使货币贬值。通过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政府能够秘密地和不被察觉地没收其公民的大量财富。当没有货币贬值时,剩下的只剩下公民财富被悄无声息的转移。独立评论人士牛刀也发出质问:中国的富人滥发货币,疯狂投机,不是创造财富,而是搜刮钱财,引发通货膨胀。富人们赚足了钱,而留下通货膨胀,让民众来承受,并且一直采用负利率继续掠夺穷人,导致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凭什么要求民众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
高通胀
厉以宁教授倡议提升通胀警戒线的原因是担忧输入型通胀,担心国际油价、铁矿石价格和粮食价格的继续上涨传递到中国。然而,在人民币汇率低估的情况下,外人担心的是中国持续不断的用低廉的商品出口输出通缩。我们在国际贸易中赚取的外汇往往无处使用,结汇后释放的人民币又将进一步推升国内的通货膨胀。此时提升国内的通胀警戒线不过是延续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经济思路,这并不能真正解决国内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困境。
反映通胀压力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弹幅度超过了市场预期。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CPI同比上涨3.1%,环比上涨0.8%,涨幅较上月明显反弹0.5个百分点,双双创下7个月以来的新高,打破CPI涨幅半年多的“2时代”,也超过了国际通行的3%通胀警戒线。
涨幅超预期
食品价格上涨成重要“推手”
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1%。当中,作为CPI上涨的重要“推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98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8.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55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6.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9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8个百分点)。
通货膨胀涨幅
房租上涨幅度仍高于总体CPI。其中,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6%;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4%;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1.4%;水、电、燃料价格上涨0.7%。
另据发布数据,与上月相比,9月份CPI环比上涨0.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2%。
此前,市场预期9月CPI同比上涨2.9%左右,实际涨幅超过预期,创下半年来的新高。国家统计局分析认为,9月份新涨价因素增加较多,是CPI同比涨幅扩大的直接原因。(从食品价格的环比数据看,鲜蛋、鲜菜、鲜果和猪肉等食品价格环比上涨较多,既有中秋、国庆节日因素,也有季节性影响因素,还与部分地区旱涝灾害有关。)
从食品价格的环比数据看,汽油、柴油价格因价格调整环比分别上涨2.8%和2.9%,旅游价格环比上涨2.8%。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继续上涨,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显示市场需求趋于活跃,宏观经济继续稳中有升。
涨价因素增多
涨幅较明显反弹0.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认为,新涨价因素增加较多,是CPI同比涨幅扩大的直接原因。从发布的数据看,CPI同比涨幅中的新涨价因素为2.3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了0.8个百分点;翘尾因素为0.8个百分点,比之前减少了0.3个百分点。由于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增减抵消后净增加了0.5个百分点,因此CPI同比涨幅比8月份扩大了0.5个百分点。
通货膨胀涨幅较大
新涨价因素增加较多,体现在CPI环比上涨0.8%,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食品价格的环比数据看,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5%,略高于2003至2012年同月1.1%的平均环比涨幅,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51个百分点。
从非食品价格的环比数据看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个百分点。其中,服装价格因换季影响环比上涨1.2%;汽油、柴油价格因价格调整环比分别上涨2.8%和2.9%;旅游价格环比上涨2.8%。
它是指货币流通中出现的这样一种情况: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
(1)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2)价格上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导致福利减少
(3)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低收入者(拥有较少禀赋者)福利受损,高收入者(拥有较多禀赋者)却可以获益;以工资和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
再分配效应
在现实经济中,产出和价格水平是一起变动的,通货膨胀常常伴随着有扩大的实际产出,只有在较少的一些场合中,通货膨胀的发生伴随着实际产出的收缩。为了独立的考察价格变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假定实际收入是固定的,然后去研究通货膨胀是如何影响分得收入的所有者实际得到收入的大小。
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接受每一元收入的购买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而且,由于他们的货币收入没有变化,因而他们的生活水平必然相应地降低。
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这些人的货币收入会走在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
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的实际上涨,存款的实际价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那些口袋中有闲置货币和存款在银行的人受到严重的打击。同样,像养老金、保险金以及其他有价值的财产证券等,他们本来是作为防患未然和蓄资养老的,在通货膨胀中,其实际价值也会下降。 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或统治阶级加强对基层劳动人民剥削和掠夺的重要手段。通货膨胀首先给工人和农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它使得物价不断上涨,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由此引起工人实际工资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而农民等小生产者则因为物价上涨过程中,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扩大,不得不以高价购买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低价出卖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而更加贫困。
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一般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因为他们的薪金也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但是,通货膨胀却给垄断资产阶级带来极大利益。
他们不仅会通过政府订货和价格补贴等,把资产阶级国家用滥发纸币从劳动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大部分收入转入自己的腰包,而且可以利用实际工资下降,或者用贬了值的货币偿还债务,以及利用物价飞涨乘机进行囤积居奇等等,获得巨额的利润。 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如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如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
(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在通常情况下,借贷的债务契约都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其结果是对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最后使投资减少。
(二)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这是因为,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增长率不能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利润增加。利润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投资,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理由。
(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由于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尽管并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增加,实际收入却减少了。政府由这种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税收称为“通货膨胀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掠夺。这种通货膨胀税的存在,既不利于储蓄的增加,也影响了私人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