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跌途中缩量不见底
大盘在调整中缩量是极不好的消息,表明场外资金入场意愿不强,持股者筹码并没有松动,没有恐慌盘抛售,市场往往并没有真正见底。熊市途中,投资者往往认为地量见地价,殊不知,地量之后还有地量。
当趋势没有逆转,只要处于空头排列之中,缩量皆不是好征兆,表明底部仍未到来。对于个股而言,如果短期经过大涨,遇到大盘调整,迅速缩量急跌,反而是较好的介入机会。因为,资金深度介入,缩量大跌,让他们也措手不及,这类股票在大盘企稳之后往往是反弹的急先锋。堆量一节中对此缩量下跌现象有专门的介绍。
如图8.9所示,2013 年6月以来,大盘加速探底,技术形态上呈空头排列,其中,5日与18日,均出现缩量现象,收出带十字星的K线。而这两次缩量之后,股指并没有止跌企稳,只属于下跌中继,其后继续大跌,直到6月25日才见底1 849.65点。
若在调整途中遇到缩量十字星,不要急于抢反弹,这仅仅只是下跌的开始。地量之后会有地价。地价之后再度出现地量,若后市不再出现地价,那么这可能就是底部。6月18日地量之后,,上证指数继续暴跌,直到6月25日探底回升,开始步入底部整理,2013年7月9日,大盘再遇地量,成交量低于6月18日,但随后股价并没有再创新低,此时,底部基本形成。
•下跌不言底,地量与地价要交替出现,底部才夯实。
•调整时间越长,幅度越大,地量之后,越接近底部。
堆量现象对于大盘与个股,都具有非凡的意义。之于大盘,经过长期熊市,堆量现象意味着场外资金开始进场,熊市底部即将形成。之于个股,堆量现象的出现表明短期有大资佥深度介入,往往意味着个股进入主升浪。
堆量问题是短线投资者寻找黑马的最优方法,你甚至可以什么都不研究,不看市盈率,不看行业,甚至不看大盘,只看有量无量,有量就有价,无量则无价。
堆量现象最易出现在资金牛市,2014 年以来的大牛市,为何发生在中国经济探底途中,经济学家用了太多废话去解释这一现象, 实则这-轮大牛市,就是资金推动的牛市,那么资金推动的牛市,看什么,当然得看量能。
堆量现象
堆量只是一个较为形象的说法,它是指股票下方的成交量密集出现,就像一个小山堆一样。堆量是资金频繁出入的反应,也是股价变盘的先兆,正所谓量在价先,便是这个道理。
成交量要多少才能达到堆量的标准呢?堆量现象无法用数量去机械地判断,一般来讲,成交量较最近一个月甚至更多时间明显放大,至少在一倍以上。堆量是比较的结果,与以往的交易日,当然,比较的时间越近越好,它表明该股最近被资金盯上。
这种放大的成交量要持续多久,才算较为标准的堆量呢?股市中常三日法则,堆量也不例外,连续三个交易日放量更为靠谱,当然,放量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它折射出资金运作的空间与时间。如果放量持续时间短,表明资金介入属于短期炒作,进出较快,股价上涨的空间较小。如果放量持续时间长,表明资金介入属于中期炒作,进出较慢,股价上涨的空间较大。
根据资金入市的风格,堆量的类型主要包括温和放量型与急剧放量型。前者成交量逐日递增,保持温和放量。后者则不一样,成交量较平日增长较为迅猛,少则几倍,多则数十倍。温和放量表明主力资金有备而来,意在长远。而急剧放量多为游资所为,以快进快出为主。
堆量见顶底
堆量现象发生在不同的位置,其意义不一样,因此,人们往往通过它出现的位置来判断顶部与底部。
堆量现象多在底部发生,股价经过大幅下跌,频频出现地量,这是熊市末期,地量之后,成交量往往开始温和放大。当然,要形成真正的底部,更需温和放量,而非急剧放量。急剧放量往往是熊市途中的反弹,而非真正的底部。.随着成交量不断放大,堆量现象开始出现,这就是所谓的抄底资金入场。
低位放量为建仓良机,而高位放量则需警惕。顶部出现堆量, 而股价却出现滞涨,这是典型的量价背离,主力高位出货迹象明显。高位放量多发生在经过大幅炒作的个股上。这是顶部标志,后市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