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证明巴鲁克实力的,莫过于他能够在1929年大危机到来前夕顺利逃顶。最让投资教父格雷厄姆耿耿于怀的也是:巴鲁克成功逃脱1929年大崩盘,而自己却深套其中。
巴鲁克回忆起1929年大危机前夕的情形,随着股价的飞涨,人们已经忘记了“2+2=4"这种最基本的东西,甚至华尔街擦皮鞋的小孩都开始向他推荐买进股票,令他不得不相信该是脱手离场的时候了。
正由于大危机,巴鲁克对群体的盲动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他认识到,作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人,人们通常是明智而富有理性的。但当成群结队、情绪相互影响时,却全变成了一伙笨蛋,老是在股市上涨时过于兴奋,而在它下跌时又过于沮丧。巴鲁克讥讽道: "股市存在的目的就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人制造成傻瓜。”
个体的大脑天生不理性,加之群体盲动的影响,炒股巨亏便防不胜防。人数越多,人们常常感到越安全。在身边充斥投机泡沫,周围朋友都在吹嘘自己的股票利润时,投资者很容易受这种乐观情绪感染。同理,在恐慌蔓延之时,大众又轻易地抛售自己廉价的优质股。
一直以来,群体的盲动仍在股市中以各种翻新的形式周而复始地上演着,互联网泡沫如此,房地产泡沫亦然。事实上, "群众永远是错的”,是巴鲁克投资哲学第一条。
巴鲁克于是乎相信,既然群众永远都是错的,那么要想在投资中获利,非得与大多数人反向操作才行。投资大师中,很多人被称为逆向投资大师,巴鲁克、约翰·邓普顿、巴菲特……几乎每一位大师级的人物,都习惯于勇敢逆势操作。
巴鲁克很多关于投资的深刻认识都是从“群众永远是错的”这一基本原理衍生而来的。比如,巴鲁克主张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来鉴别何时算是应该买入的低价和该卖出的高位:当人们都为股市欢呼时,你就得果断卖出,别管它还会不会继续涨;当股票便宜到没人想要的时候,你应该敢于买进,不要管它是否还会再下跌。
巴菲特常说: "在大众贪婪时要缩手,在大众恐惧时要进取。”这方面而言,巴菲特和巴鲁克两位大师在投资理念上都是相同的。
了解我们的心理是多么脆弱有助于规避愚蠢的投资。投资者很容易相信自己是个投资天才。在股市泡沫最严重时,甚至有少部分投资者放弃了正常工作,投入到频繁的每日交易中。所有这些策略最后都以灾难性的后果收局。频繁交易的短期投资者毫无疑问比买入并持有的长期投资者收益率更低。
作为行为金融学的顶级专家、加州大学教授特伦斯·奥登建议: "如果想进场交易,问一下老婆的意见吧,原因就在于从心理学上,女士不像男士那样过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