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两次著名通缩:
一、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1929-1933)
解决方法:1933年初,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他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在历史上被称为“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金融方面有四大举措:
1.挽救银行危机,改革与开始管理金融制度。
2.通过罗斯福提出的节约法,缩减政府开支和退伍军人津贴5亿美元。
3.先后通过证券交易法及银行法,即著名的格拉斯-斯特高尔法以加强对银行、证券市场和货币的改革和管理。
4.美元与黄金脱钩,使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制。
对农业和工业的调节: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罗斯福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
政府投资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对失业进行救济。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二、上世纪90年代日本通缩(1991-1995、1998-1999)
解决方法:1992年三月,日本政府开始“经济景气对策”,具体措施如下:围绕公共投资,多次扩张财政支出和减税政策。
1998年4月24日,日本执政党提出“综合经济对策”方案:
1.启动总金额达16.6万亿日圆(1270亿美元)规模的经济对策计划。
2.扩大个人所得税、居民税的特别减税规模,并对设备投资、住宅购买等投资和消费行为实施政策性减税。
3.大幅度追加新的公共投资项目。在“政策”中,日本政府明确宣布将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公共事业投资的实际财政支出确定为7.7万亿日圆。
4.加快信息通讯、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设施等“新社会资本”的建设和完善。
5.为了培育证券市场,促进土地、债券的流动性,加快不良资产的消化处理,政府设置相应的机构,负责对不良资产的权利进行清理、协调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完善不良资产的回收机制。
各类人应该怎样应对?
普通人:资产保值,做企业未雨绸缪
通俗理解的话,通缩最大的危害就是经济下行,人们收入降低,因此不敢花钱消费和投资。那么万一通缩来临,普通人当如何应对?壹财经记者采访了学者、企业家和普通人,听取了他们对通缩的通俗解读、应对举措及当年的“通缩记忆”,为读者提供借鉴。
学者:钱更值钱但更不敢花钱 银行理财及创业是首选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伯平介绍,真正出现通缩的话,CPI会变成负值。这样一来,百姓的思路就要跟现在有所变化——通胀下,银行存款利率再高,若CPI高居不下,也可能存款变成负利率。而通缩下,银行存款利率再低,若CPI为负,存款也依然在增值。
简而言之,通胀下人们的感觉是“钱不值钱”;通缩下是反过来,“钱更值钱”。不过由于通缩伴随着经济下行,人们的收入也可能降低,因此百姓会更加不敢花钱消费和投资。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保证存量资产的安全性,首先保值。不要一开始就想升值。
“坦率地讲,若真正通缩来临的话,经济下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因此,他强调,万一通缩来临,投资者在观念上要首选安全保值。他个人认为,那时最好的理财方式或许是创业,投资自己,除此以外,银行理财相对安全。
企业家:在上涨的时候就要想着下跌 提早转型应对“寒冬”
永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是南京较早从事钱币收藏经营的人士之一。他介绍,自己正是从1996年开始起步的,也许是因为创业初期,一切都是从无到有,充满干劲,再加上当时团队只有50人,所以对1997-2003年的通缩影响感受已不深。但对于当前的经济下行,作为一个500人规模的公司领导者,他深感已处在“寒冬”。
“这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比任何一次都严重,比2008年要严重。”他介绍,2008年正值北京奥运会,当时钱币收藏依然比较热火。尽管外围市场有危机,但没影响到他们。而今年2月以来,他感到“礼品消费、投资、收藏”这钱币经营的“三条腿”,只剩下消费这“一条腿”了。“黄金跌、白银跌、收藏品跌。”他感叹道,“公司是拿这些作为创作元素的,如果这种情况还继续延续的话,下半年还会受影响。”他介绍,明显感觉到投资、收藏金银币、纸币的投资者在减少。行业内的一些小公司也在萎缩、全面调整,甚至关门大吉。“寒冬到了。”他说。
而他们公司的应对办法,是在去年10月份开始就未雨绸缪,将企业的经营方向,转向文化创意。“如果只定位在收藏品,道路就窄了。”他介绍,由于提前部署,目前该公司销售状况还不错。“500人的规模,一月费用就要700万。如果企业不赚钱,能活多久?”他介绍,如果纯粹定位在收藏品经营商,如果消费者都没了,那么企业很难坚持太久。他回顾说,收藏品市场经历了过去10年的上涨,企业应该在上涨的时候就准备好应对下跌。
“将来通缩不通缩很难说,但经济下行是看得到的。”不过他依然认为,即便是经济下行中,也会有机会。除非实在太过恶化,那么到时他们会采取两种措施:一、把扩张的步伐停下来;二、瘦身过冬。只要不是这种太恶化的情况,那么企业就依然根据自己的节奏前进,“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停下步伐。不能被动防守。在渠道、产品线、商业模式方面创新。”
普通人:通缩下买房赚2倍多 感言通缩下当先投资自己
现在南京一家大型企业担任领导层职务的韩女士,昨天提及自己的“通缩记忆”时说,上世纪90年代末时,物价水平比现在要低很多,钱很值钱。每个人的消费欲望也不是太强,很少有人购买奢侈品。“我记得外出下馆子的人也比现在少多了,除非家里有外地客人来,或者亲朋好友祝寿。”
不过,与一般人相比,她的眼光还是有些超前的。她介绍,那时自己已经是企业的中层,收入较高,事业处于上升期,因此对未来没有多少恐惧感。1996年左右,儿子上小学,她就借钱在新街口一带的市中心买了套房子。“那时还没有银行贷款一说,自己买房的人也很少。”她记得房价是3500元/平米,这个价格很久也没涨。“那时还是有分房之说的,但我分到的房子太远,孩子上学实在不方便。”她回忆道,由于自己借钱买房,还被很多人不理解。不过,由于收入较高,加上老房子拆迁补了些钱,她后来很快将借房款还清了。没想到这样的一次“无心插柳”,让她在2006年卖房时,赚了2倍多。
她回忆说,1997年-2003年通缩期间,大家的理财意识很淡,像她这样的完全属于无心插柳。大部分人是不舍得消费和投资的,而她之所以有底气,还是在于自己事业发展较好,收入较高,“说到底,越不敢花钱的时候,越要会投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