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经济学术语>通货紧缩> 全球通缩对保险业有哪些影响?通缩时保险公司会给出保险金额吗?

全球通缩对保险业有哪些影响?通缩时保险公司会给出保险金额吗?

2018-09-20 13:00:54  来源:通货紧缩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2分钟的时间

全球通缩对保险业有哪些影响?通缩时保险公司会给出保险金额吗?

时间:2018-09-20 13:00:54  来源:通货紧缩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在经济学中,通货紧缩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商品和劳务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从理论上讲,通货紧缩是社会购买力不足与社会有效生产能力过剩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货紧缩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停滞、物价跌落、社会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等方面。

判定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全球性通货紧缩的危险,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第一,一些西方国家近一年来存在着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的态势。1998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只有1%左右,1998年8月31日纽约道·琼斯股票指数暴跌512点;10月,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因投资失败,濒临破产边缘,恐慌的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元,导致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在短短几天内暴跌近1/5,为了避免和减少损失,对冲基金正在收缩投资。在人人都追求现金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整个经济的“信贷紧缩”,将美国经济推入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之中。1998年,欧盟国家通货膨胀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德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法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1%,意大利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8%。第二,主要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出现衰退的端倪。对拉美区域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巴西,从1998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经济衰退,全年经济增长只有一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增长率,1998年连续三个季度下降,1998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比1997年第四季度下降5.3%,降幅为多年罕见。美国的经济虽有一定的增长,但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199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比1998年有明显下降是经济学界的共识。第三,东南亚经济形势依然严峻。韩国1998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3.8%,第二季度比1997年同期下降6.6%;泰国在1998年9月财政年度结束时,经济增长率为-5.5%;印尼的经济现状最为严峻,1998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9%,实际生活水平已降到贫困线以下的总人数达到8000万人。

全球通缩对保险业有哪些影响?通缩时保险公司会给出保险金额吗?

在世界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态势下,我国经济正进入转轨时期调整性增长阶段。自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物价回落,买方市场逐步形成,从零售物价指数上涨率看,1996年为6.1%,1997年为0.8%,1998年为-2.6%,这在我国经济生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认为我国已经出现通货紧缩现象。在这里应该说明的是,我国出现通货紧缩现象,主要原因是由转轨时期经济调整必须经过的必然阶段所致,与其他国家出现的通货紧缩有着明显的不同。世界工业化进程加速与现代产业的进步,使传统工业与产业相对落后,在买方市场下,总量供给过剩,必然导致物价出现连续下降。目前,我国市场相对过剩主要表现为大量低劣产品的滞销积压,而技术含量高、市场旺销的产品却不具备充分的生产能力,所以,这种市场过剩隐含着“结构性短缺”的因素。

通货紧缩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

(一)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从而加剧保险市场的竞争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下岗人员增加,社会整体有效需求不足,大多数传统行业的产品价格都已呈下降趋势,企业面对利润下滑的情况,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生产成本,首当其冲的是生产成本中的保险费支出;再者,由于市场拓展难度加大,新业务增长延缓,保险人的承保利润相对减少,人员成本增大,于是,在一些承保利润较高的业务领域中,竞争加剧,甚至出现恶性竞争。

(二)扩张性利率政策的出台,既影响到保险人的给付能力,也削弱投保人的投保积极性

为了刺激经济,拉动内需,央行自1997年以来,已进行多次降息,目前的银行存款利率已降到近20年来最低的水平。这对保险人而言,由于投资范围的限制,资金运用收益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人寿保险业要化解几年前因较高预定利率险种所带来的巨额利差损就比较困难。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则会严重影响保险人的给付能力。从另一方面讲,我国大多数中国人购买人寿保险,都是从储蓄的角度,从保值的初衷出发的,所以,高预定利率下的长期寿险险种倍受人们欢迎。而目前,寿险公司的长期储蓄性险种因预定利率与银行利率相差无几,使一部分人的投保意愿普遍下降。同时,前几年在寿险预定利率较高的时期,很多人视寿险为一种投资手段而投保了超出自己连续支付能力的险种。在经济效益下滑,未来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部分保户很可能无法维持原有的交费水平,因而造成退保及保单失效。

(三)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使人寿保险业发展商机无限,忧中有喜

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为了减轻改革带来的阵痛,正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1999年,我国医疗制度全面改革,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也正在逐步完善。在目前企业效益滑坡、社会养老保险费强制交纳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难以再象几年前那样投保商业性人寿保险。所以,团体人寿保险业务在没有税利优惠的条件下,难有进一步发展,事实上,各家寿险公司的团体业务已出现下滑的趋势,为此,各家公司忧心忡忡。从另一方面讲,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也为商业保险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在“低水平,广覆盖”为基本特征的医疗保险制度下,人们要解决超过社会保障上限的费用部分,只能选择商业保险;在人们对晚年退休生活费用预期不明朗的条件下,也会有选择地投保商业养老保险作为有效补充。这就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通货紧缩时期,寿险业依然能保持发展的一个原因。我国近两年来,人寿保险业超速发展也是极好的证明。

(四)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将为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和承保能力提供了新的广阔的市场

从1999年开始,为了刺激需求,各大商业银行开始开办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譬如购房贷款、购车贷款等,为银行信贷资金开拓了一个新的途径。但是,个人信贷业务在我国开办时间短,业务不规范,存在着许多问题,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并且,消费者要利用消费信贷,必然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譬如个人资产最低限额、偿付能力等,在获得消费信贷的资格和运用期间存在着不小的风险。因此,保险公司适时推出相应配套险种,可以满足银行和个人的需求。

另外,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1998年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作为国家预算内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投资。这不但为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开拓一个新的途径,也为其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通缩时保险公司还会给出保险金额吗?

首先,会给。 

其次,传统意义上,保险公司不是靠投资来盈利的。虽然目前险资入市,然而险资的首要投资理念一定是稳定而不是高回报。 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依靠风险的分散,比如说车辆保险,十万辆车投保,保险公司算下来九万辆车不用赔付,一万辆车会出事故,平均每辆赔一万块,那么它收这十万辆车的保费略超过一千块/每辆就能够赚钱了。因为不会每一辆车都出事,而且车辆是否出事故是独立事件,只要把握好这个概率保险公司就能赚钱。 寿险也一样,买保险的人未必能活到六十岁,过了六十岁也未必能拿很多年的钱,这里面只有一部分人能拿到回报的一百万,有一部分拿不到或少拿,只要精算师合理估计每个年龄段的死亡率,就可以设计出赚钱的寿险。

然后来讨论通胀的问题,上面已经说了保险公司并不是通过将你的钱增值来赔付给你的,因此其实这里面没通货膨胀多少事儿,但是你说的话是有道理的,通货膨胀确实会使得保险公司(以及所有债务方)受益,因为未来它们还钱的时候实际要还的钱减少了,但是这必须是在签订协议时未曾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如果我在签协议前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十年会有10%的通货膨胀,那我会在协议里多要求10%的利息作为补偿。同理,通货紧缩将会有利于买保险的人(以及所有债权方),道理上是一样的。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保险公司上面做的这个事情就是给生命定价,然而这绝对是出于善意的目的,而且说到底,买保险也是你自己的选择,不是吗?

关键字: 趋势
来源:通货紧缩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5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