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经济学术语>通货紧缩> 经济软着陆通缩风险将加大?软着陆已经实现通缩趋势还需要预防吗?

经济软着陆通缩风险将加大?软着陆已经实现通缩趋势还需要预防吗?

2018-09-23 22:23:53  来源:通货紧缩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27分钟的时间

经济软着陆通缩风险将加大?软着陆已经实现通缩趋势还需要预防吗?

时间:2018-09-23 22:23:53  来源:通货紧缩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从今日开始,11月份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将开始公布。专家表示,明年经济实现“软着陆”应该没问题。所谓的“软着陆”就是保“8”。

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CPI、PPI、出口数据、工业增加值都将继续回落,通缩风险仍在进一步加大,双重威胁可能导致中国进一步加大刺激经济增长的力度。

经济数据不容乐观,这是否会使“保增长”的难度加大?银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其实之前的信号已经明确经济数据会出现大幅下降,所以一系列的政策已经提前出台,“影响已经从政策变化中体现出来了,不管经济数据怎么样,从4万亿中就已经感觉到了”。

交通银行(5.25,0.23,4.58%,吧)发展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周昆平则认为,如果经济数据不容乐观,这就会使得“保增长”的情况不容乐观。他解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下半年才提出来的,而上半年提出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也没有在上半年体现出来,有点滞后。“我认为在明年一季度将显现出来。”

经济软着陆通缩风险将加大?软着陆已经实现通缩<a href='/zuoyugen/290230.html'>趋势</a>还需要预防吗?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经济数据大幅下降,但是近期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即将出台的政策,都将强有力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预计这些政策的效果将在2009年逐步体现。

受制于内外部需求的下降,11月份的经济数据不容乐观,而此时“通缩风险在进一步加大,双重威胁可能导致中国进一步加大刺激经济增长的力度”的声音开始出现。

周昆平表示,进一步加大刺激经济增长的力度还是有可能的。“这次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应对这种突发事件,可能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

申银万国的报告指出,在明年形势更加严峻的情况下,出台更多的保增长措施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明年经济实现“软着陆”应该没问题。左小蕾表示,所谓的“软着陆”就是保“8”,“大家认为增长率一定要保持在两位数,但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不在两位数。之前经济偏热,超过了潜在增长率。”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闭幕,2009年的经济工作将最终定调,而明年经济是否能实现“软着陆”也备受关注。

“我认为,只要能达到基本就业水平,这是‘软着陆’的积极信号和指标。从长期看,不要刻意去追求两位数的增长率。”左小蕾说。

周昆平表示,明年经济还是会下滑,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还是会“硬着陆”。“我认为还是比较温和的下滑。”而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预计,目前中国经济形势严峻,但由于政府投资力度加大,明年GDP增速可能呈现“上半年低、下半年高”的态势。但综合来看,全年GDP“保8”希望很大。

哈继铭还指出,明年全球经济将步入衰退,中国经济明年下半年才能有所好转。日前,国务院宣布推出4万亿的刺激计划,但许多项目的真正实施,且对经济产生的拉动作用,要到接近明年下半年才能显现。

美林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尽管即将公布的11月经济数据不乐观已经没有悬念,但并不是所有消息都是坏消息,经济数据已经出现了一些好的迹象。原因是: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11月的最后一周,生产资料价格结束连续十九周下跌走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国内钢材价格在11月的最后一周连续下跌后首次上涨,这表明经济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美林也在报告中提醒,应需要做好11月经济数据进一步恶化的心理准备。

软着陆已经实现通缩趋势还需要预防吗?

从主要经济统计指标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扑朔迷离,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增速与2003-2004年持平,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第二季度经济增速达到9.5%,高于第一季度的9.4%;但另一方面市场物价走低,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不断下跌。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工业产品销售率提高;另一方面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亏损额增加。面对这一复杂的局面,对中国经济的下一步走向,经济界出现了“硬着陆”和“软着陆”两种不同的判断。

我们认为,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今年中国经济将在经过近三年的扩张后,平稳地回落到8%-9%的适度增长区间,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即出现所谓的“软着陆”。当前,应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通过“双稳健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防止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使经济继续保持活力。

一、软着陆成功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投资结构明显改善

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政策得到较好落实。一方面,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低水平扩张势头得到抑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煤电油运和农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投资得到加强。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5.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回落3.9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5%,比去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81.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增长36.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9%,铁路建设增长48%。

但从月度来看,投资增速逐月呈小幅提高趋势,前6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分别比上月提高0.8、0.4、0.7和0.7个百分点。投资增幅逐月加快与去年同期落幅大有很大关系,去年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8%,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投资过快增长,到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降至31%。如果扣除去年基数因素的话,今年1-5月份,投资是逐月回落的,6月份投资略有反弹与当月银行贷款增加有直接的关系。但总的看,投资增速依然偏高,仍偏离了15-20%的适度增长区间。

2、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农村市场走出低迷今年以来消费需求延续去年后期快速增长的势头,1-6月累计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2%,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比去年同期加速1.8个百分点,增幅属近年较快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市场走出低迷,城乡居民消费增幅呈现缩小的趋势。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1%,与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2%相比相差3个百分点,差距比去年同期缩小1.9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缩小1个百分点。消费增长较快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去年以来,全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水平标准,工资水平因此提高;二是2002年以来,企业利润增加较快,个人收入有所增加;三是中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直接补贴,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收入提高。

3、出口大幅度增长,进口减慢在拉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净出口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出口3423.4亿美元,增速32.7%,增幅与上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进口3026.9亿美元,增长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8.6个百分点,进口下降态势明显,其中,一般贸易进口1310亿美元,仅增长7%;贸易顺差达到396.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贸易逆差为68.2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7个百分点。出口之所以如此快速增长,原因在于2004年下半年开始美元出现了贬值,人民币钉住美元使人民币跟随美元一起对世界其他的主要货币贬值,刺激了我国出口快速增长。而投资增速减慢是影响进口减慢的主要原因。

4、居民消费价格涨势趋稳,生产资料和房地产价格涨幅有所回落

针对去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带动因素,中央从增加农产品供给和适当管制服务价格入手,成功地控制了物价上涨过快的势头。今年以来,中央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增加,夏粮生产获得丰收。今年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4%,增幅同比回落21.3个百分点,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低于去年同期3.6%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不包括食品在内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8个百分点,比2004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价格回落。上半年,流通环节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6%,比上年末回落8.5个百分点。6月份钢材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下跌,再加上部分化工产品市场价格的回落,导致6月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继5月份环比回落1个百分点后,继续回落1.5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加大。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显示出自2003年以来,我国生产资料供不应求的状况趋向好转。但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今年以来,中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将房价列为稳定价格的两个调控重点之一。5月11日,建设部、发改委等7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今年上半年,各地政府纷纷加大了对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商品房的供地力度,出台了限制投机炒房的相关政策。有关政策出台后,改变了市场心理预期,市场观望气氛上升,部分地区商品房成交量增长放缓。

市场需求降温使全国商品房销售价格涨幅已经开始小幅回落。1-5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9%,比1-3月和1-4月的涨幅下降了3.6个百分点。其中,1-5月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上涨11.3%,比1-3月和1-4月的涨幅分别下降了2.2个和2.3个百分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对35个大中城市调查也显示,二季度35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0%,比一季度上涨1.5%,同比和环比涨幅分别比一季度回落1.8和1.2个百分点。

5、工业生产稳中趋降,企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工业生产稳中趋降,上半年,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增速同比减缓1.3个百分点。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重工业增长率从去年上半年的19.7%快速回落到今年同期的16.9%,增幅下降2.9个百分点。而消费和出口的稳定增长带动轻工业增长15.4%,增幅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在工业增长放慢的同时,工业企业效益明显下降。今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9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8%。增幅同比回落27.9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中,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等采矿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8%、71.8%、35.6%、149.7%、51.6%;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全行业亏损,1-5月份净亏损10.3亿元;化工行业增长26.4%;化纤行业下降44.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48%;建材行业下降31.3%;电力行业下降18.8%;电子通信行业下降7.3%;钢铁行业增长29.8%。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917亿元,同比增长56.1%,增幅同比提高55.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465亿元,增长77.5%。企业效益开始从前三年的逐步好转变为逐步恶化。

从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经济仍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状态,经济结构有所改善,投资与消费的运行更趋协调,重工业与轻工业增速差距缩小。但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的峰值已经过去,经济进入回落期。这主要表现在价格水平回落和一般贸易进口下降上。物价相对经济增长是滞后指标,在我国,价格相对于经济增长存在约1年的滞后期,也就是说在经济扩张一年左右后,物价开始低位上涨;经济收缩约一年左右后,物价会达到峰期,物价水平回落说明经济的扩张期在2004年年中已经结束。我国一般贸易进口主要是国内需要的能源、原材料和投资设备等,一般进口减慢是国内投资需求下降的重要表现。

1、贡献率指某一因素的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与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之比乘100%,指该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2、贡献度是指某一因素的贡献率作为权数乘报告期总量的增速,通常表述拉动总量增长多少个百分点。

二、尚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总体上看,由于占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房地产行业受到宏观调控的控制,出口受外界因素制约,下半年宏观经济将走低,但尚不会出现通货紧缩。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速度在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左右。

一是房地产调控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进入下降通道

宏观调控和微观主体自主性调整会引致投资增速下降。一是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最大的房地产投资回落将是主导原因。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首先,房地产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高,权重为25%左右。其次,房地产直接带动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并带动这些行业辐射到其他更多行业,推动固定投资的增长。再次,地方政府的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于房地产行业带动的土地拍卖,如果房地产市场兴盛,则地方政府从土地拍卖中获益丰厚,相关的城市建设资金充足,对整个固定投资的推动效应也就大。因此,只要有效地控制房地产的投资,就会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随着国家一系列调控房地产业政策的逐步显效,房地产投资增幅会继续稳中趋降。

二是宽货币、紧信贷的局面难以改变。

今年1-5月份,在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维持在14.6%左右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增长速度逐月回落,到2005年5月末,贷款增长速度由2004年年末的14.5%下降到12.4%,1-5月份,中长期贷款增加4408亿元,同比少增1251亿元。6月份,货币信贷增速明显回升,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5.7%,6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653亿元,同比多增加1832亿元,使6月末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3.3%,增幅比5月末提高了0.9个百分点。但贷款增速出现上扬主要是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银行对用于投资的长期贷款仍比较谨慎,难以支撑投资的反弹。从下半年看,受资本充足率的约束,银行慎贷行为不可能根本改变,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信贷政策紧缩性操作也将对今年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产生抑制效应。

三是土地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抑制作用继续显效。

从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看,今年1-5月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仅增长了3.7%,比去年同期9.8%下降6.1个百分点,比2003年同期56.7%下降53个百分点。今年,农用地转建设用地计划为400万亩,而各地申请建设用地达到1200万亩。在土地政策约束下,投资增长将继续降温。

四是企业效益下降,企业生产和企业自有资金投资会明显减慢。

随着2003年以来新一轮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陆续投产,产能不断释放,供给能力持续增加,企业效益必然进一步下降,企业生产扩张势头将逐步减缓。企业自筹资金投资占我国总投资资金来源的60%以上,而企业自筹的资金主要是企业的利润。企业利润和效益下降,企业自有资金减少,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必然下降,并导致企业投资自主性和内生性收缩。

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增加投资的冲动依然很强;全国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规模高达14万亿元,相当于两年的投资总额,因此投资增速不会出现大幅度回落,预计下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维持在20%左右。

1、美元升值和人民币汇率压力制约出口增长今年二季度以来,由于美国经济增势强劲、欧洲经济疲软、《欧洲宪法条约》未能在法国和荷兰通过等原因,美元对欧元出现了升值趋势,人民币兑欧元、日元等也随美元出现升值。货币升值与出口减慢在我国有3-6个月滞后期,当前的美元升值对三四季度的出口将带来不利影响。

人民币汇率压力引发国际贸易冲突,同样制约出口。最近,中美、中欧之间贸易冲突不断。如果中国对国际舆论漠然视之,继续坚持谨慎而又保守的汇率制度,必将激怒贸易伙伴。虽然,我国与欧盟最终达成了协议,但协议还是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置了限制;中美贸易争端可能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结局却很明确,就是中国出口受到限制。如果人民币升值,也会抑制出口。

此外,去年1-8月,我国对外贸易是逆差,但从9月份以来,出口增速加快,进口减慢,2004年9-12月四个月就是实现顺差330亿美元。去年下半年出口和净出口基数高会影响出口和净出口的增长速度。

在如此剧烈的贸易冲突以及今年二季度美元对欧元升值11%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不会继续延续2004年以来高增长的趋势。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下半年,出口将增长20%左右,进口增长17%左右,贸易顺差约400亿美元,净出口对下半年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弱。

2、消费依然乐观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明显摆脱了长期9-10%的增长趋势,进入12-13%的区间,反映了消费有所启动。从长期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进入13%区间不是短期性的。理由是,改革开放后出世的一代人目前逐渐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拥有独立的支配收入能力,其相对富裕的家庭背景及和父母不同的消费观念可能带来中国消费的逐渐启动,这点有类似于美国战后的“婴儿潮”。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在13-13.5%之间,对比与固定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中的消费是目前最值得乐观的因素,可能继续在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增长中充当主要因素。

3、CPI回落趋势确定,服务价格成主导食品是居民消费价格中最大的部分。从目前的生产形势来看,2005年夏粮生产将获得丰收,此外,当前中国的粮食库存充裕,库存与消费比在30%以上,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18%安全水平,粮食价格就几乎不可能再次大幅攀升。同时,国家采取的粮食保护收购政策又对粮食价格形成支撑,其下跌空间有限。我国公用事业产品和部分服务价格不是市场化的,其价格受国家的严格控制,正因为如此,国家会根据市场价格水平的高低择机调整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业价格的价格,主导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走势的将是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也会推升价格上涨。当然,由于我国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情形仍然相当严重,服装、纺织品、家用电器、办公用品、日用品等工业消费品价格一直延续着1998年以来的下跌趋势。但总的看,当前还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关键字: 趋势证券农产品
来源:通货紧缩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5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