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读财报:伊力特:一瓶想要走出大西北的“边塞茅台”
伊力特是瓶老酒了。
1955年,新疆十团农场成立酿酒组,成功试制出了第一锅酒。
1959年,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访问新疆时,兵团司令员用十团产的白酒招待,胡主席盛赞“新疆茅台”。
1987年,国防部副部长肖全夫视察酒厂,泼墨赠书“新疆茅台,名扬全国”……时至今日,伊犁的十团酿酒组已经变成了上市公司伊力特,正在向百亿市值不断前进。远在新疆、外来企业难以进入,地理优势带来的宽广护城河是伊力特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限制了伊力特走出新疆的脚步——壁垒有时也会成为桎梏。
一、高筑护城河的地方土财主
伊力特成立于1999年并于同年上市,公司主营产品为低中高档白酒。从业绩数据上来看,近年来公司收入与利润始终保持稳步增长。
2016-2019年伊力特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19.2亿元、21.2亿元、23亿元,净利润从2.77亿元增长至4.47亿元。而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常年保持在15%-20%之间,基本符合一家优质企业的标准。
伊力特业绩增长背后的护城河其实也是简单易懂的。
首先,伊力特地理优势显著。
公司远在新疆,在当地已经建成了一定规模的白酒供应链、物流链,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而且在新疆当地已经拿下具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本地人接受度较高。外来酒企想要进入竞争的话就要面对高昂的设厂成本、运输成本,以及本地人消费习惯改变的转化成本。
再者就是伊力特的资源优势显著。
公司酒厂所在地属于伊犁河谷,盛产优质高粱、小麦、玉米等酿酒原材料。同时伊犁河谷的微生物环境适宜酿酒,甚至可与赤水河谷媲美,而且面积也远大于赤水河,产能拓展空间很大。
这样看来,伊力特仿佛是一个在城墙内高枕无忧的土财主,殊不知高筑护城河把别人挡在外面的同时,往往也会把自己圈在里面。
二、护城河有时也会成为枷锁
一个好的企业总是在扩张的道路上前进,然而伊力特做了这么多年却还没有真正走出新疆。
1.产能瓶颈限制扩张
根据年报中的数据计算可得,2016-2019年伊力特的产能利用率达到75%、72%、64%、66%,而产销率则基本保持在100%以上。可以看出,公司的低产能并不是因为卖不动货。那么是因为生产设施的制约吗?还是说公司故意降低产能来去库存?这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根据2019年伊力特的财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公司有扩产能的意向。
2018-2019年伊力特流动资产中的货币资金从13.5亿元增加至18.3亿元,同时在负债端的应付债券从0增加至7.2亿元。这是因为伊力特发行了可转债募集资金,将资金投入到在建工程中,而排除经营盈利因素增加的货币资金主要是在建工程未完工导致募集的资金还没花完留在账上的钱增加了。
那么伊力特增加的在建工程是否确实与产能有关呢
2019年伊力特在建工程账面余额达到7.49亿元,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年报中“在建产能”科目下却写的“不适用”。那么到底是公司建了一大堆项目都与产能无关还是选择不披露呢?在建工程的项目列在这里了,大家看看能看懂么~
2.疆外拓展进展缓慢
近年来伊力特在销售方面其实没少花钱,2016-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从2.89%上升至6.12%,其中增加的销售费用主要是广告推广费。一般我们认为,打出成功的广告就会出现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成比例增加的状态。
2016年以来公司的全国性广告占比开始增加并达到30%-40%的水平,然而疆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却只有20%-25%。可以看出,伊力特打的全国性广告并没有换回预期的现金回流,疆外拓展进展十分缓慢。
3.疆外白酒竞争激烈
向其他白酒品牌一样,伊力特也在走产品高端化道路。2016-2019年公司产品中的高档酒占比从54%提升至70%,相应中档酒占比有所下降。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就算伊力特走到了疆外,又有多少发展的空间呢?
目前高端白酒市场格局已经趋于稳固,头部企业茅五洋泸汾占据巨大市场份额,就算排第五的江西汾酒体量也是目前伊力特的四五倍,所以想要在疆外站稳脚跟还是需要时间和实力。
三、总结
看到这里,我们不仅会产生一些问题:伊力特到底需要走出新疆吗?伊力特自己到底想走出新疆吗?
其实如果只在新疆省发展,伊力特做到自给自足完全足够,这可能也是伊力特始终不解决产能问题的原因,但是安于现状的地方土财主企业并不是我们很好的投资标的。但如果公司的确志在全国,那么为何全国化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呢?
所以说,到底是志在鸿鹄、任重道远还是安于现状、踌躇不前,还得投资者们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