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它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反映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质量的标准。
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类。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核算应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比如,公司采购原材料,在会计那儿必须要有相应的发票作为凭证。
会计核算的客观性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是国家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
根据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是否真实。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之间的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只要是同样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同样的会计方法。并且,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
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只有遵循一贯性,保持前后各期会计政策的一致性,才能对前后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利用。
根据一贯性原则,企业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不过,一贯性原则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做任何变更。一般来说,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 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核算方法,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如果按照以上原则改变会计核算方法,必须按相关财务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共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相关性原则所说的相关,是指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如果会计信息提供以后,对经济决策并没有什么作用,就不具有相关性。所以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除了看是否真实客观,还要看企业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根据相关性原则,会计工作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会计信息及时提供,不得提前或延后。会计信息具有时效性,只有能够满足经济决策的及时需要,信息才有价值,所以为必须遵循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原则。
根据及时性原则,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求及时收集会计数据,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应及时取得有关凭据,对会计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在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编制财务报告;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提供给会计报告使用者。比如,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告应当在年度终了四个月内报出;中期报告应当在中期结束后60天内报出。另外,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对于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发出之前发生的有关事项,应当加以确认并披露。
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清析、明了,能够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菅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准确掌握企业的情况。
根据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来处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以结出损益。它要求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统一会计期间内予以确认、计量。坚持配比原则,使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相关的费用在统一会计期间内相互配合地进行记录和反映,有利于正确计算和考核企业经营成果。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按当期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在资产处置前保持其人账价值不变。之所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核算,一是历史成本是实际发生的,具有客观依据,便于核查,也容易确定,比较可靠;二是历史成本数据比较容易取得。历史成本是目前世界上各国通行的会计计量模式的基础。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的计算企业当期损益。
所渭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年度收益,即仅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有关,所谓资本性支出是指该支出的发生不仅与本年度效益的取得有关,而且与几个会计年度或营业周期的效益相关,或者主要是为以后各会计期间的效益取得所发生的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确认支出时,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将前者计列于利润表,计入当期损益,以正确计算企业当期的经昔成果;将后者计列于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有助于正确的确认当期损益和资产的价值,保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如,对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性能和:效率,改良支出所带来的效益不仅与改良的当期有关,而且与以后几个期间有关,所以属于资本性支出,应当记人固定资产的价值。
谨慎原则
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它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不夸大所有者权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企业经营存在风险,实施谨慎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计对象 进行的基本分险,并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具体化, 是用于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比如,在存货、有价证券等资产的市价低于成本时,相应地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将减少金额计人当期损益,体现了谨慎原则,体现了谨慎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
当然,谨慎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因此,我国在规定谨慎原则的同时,还必须对谨慎原则的具体运用做出约束规定,不能由企业漫无边际、任意使用或歪曲使用谨慎原则,否则将影响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的要求,造成会计核算秩序的混乱并视同重大会计差错来处理。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这里所讲的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是指经济实质。有时,经济业务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经济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其经济实质。比如,法律可能写明,这里所讲的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是指经济实质。有时,经济业务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经济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其经济实质。比如,法律可能写明,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买方,但事实上卖方仍然享有该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如果不考虑经济实质,只看法律形式,就不能真实地反映这笔业务对企业的影响。